寬敞明亮的會議室。
巨大的立體投影中,一艘戰艦不斷的變幻角度,向在場的人員展示著它威武的身軀。
前后扁平,艦身修長,中部略微凸起。以宇宙背景色調作為涂裝,艦身散發出黝黑的光亮,彰顯著金屬的冷感。
厚重的裝甲板間,一條條筆直的溝壑又顯得深邃,充斥著工業文明標準化的氣質。
“D1型驅逐艦,艦長7120米,艦員9600名,搭載NL100型雙聯裝230米口徑能量炮七座。”
講解人員站在臺上,向一群軍官進行講解。
方元當然也在現場,并且坐在最靠近投影的地方,可以近距離更仔細觀察這艘戰艦。
想想這一艘驅逐艦的身軀,方元不禁感慨,進入星際時代,兵器的體量越來越大。
如果是民航還好說,尋常的飛船,也不過驅逐艦大小――也就是七千米長左右。
再大一些也不過兩三萬米,這已經特殊的運輸飛船了。
不為別的,只因為載客與載貨量的性價比而已。
但作為主力艦種,一艘戰列巡航艦,起碼是七八萬米,至少也是驅逐艦的十倍體量。至于戰列艦,星際母艦,那都是十萬米起步的龐然大物。
為何會如此巨大,無他,能量的需求而已。
飛船需要龐大的動力進行飛行,特別是躍遷,為了保持動力,每艘飛船都有數個巨大的碰撞粒子發生器提供發動機所需要的能量。
這款D1型驅逐艦,就是如此。
六臺DG2L型粒子碰撞發生器,以及六臺新研發的發動機,就占據了整飛船將近千米的位置。
DG2L粒子碰撞發生器,是基于實驗飛船DG1型,經過改進后研發的DG2型,再經過數次改良后才得到的最新型粒子碰撞發生器。
這種新型的能量系統,性能大幅度提高,達到托里奧號上粒子碰撞發生器百分之五十的能量輸出。
按照演算,只需要4臺就能達到躍遷的要求。
六臺一起工作,不僅是為了給動力系統提供能量,同時也是為滿足另一消耗能源的大戶,那便是能量武器系統。
每一座炮臺,都有一個巨大的能量聚合器,凝聚的能量通過釋放口涌進炮膛,最后發射出去。
如果不采用這種方式,那以能量的發散能力,在宇宙之中同樣毫無作為。
數千公里的距離能做什么?
一艘戰艦就算以十分之一光速飛行,眨眼的功夫,也就是一秒鐘就飛行了三萬公里。
數千里的距離需要交戰嗎?直接一頭撞上去就可以了,誰的身軀壯,誰的裝甲堅固厚實,誰就是勝利者!哪里還需要能量武器?
所以戰艦造得大,僅僅只是為了擁有威力更大的武器,以及能保持躍遷的能力而已。
想想D1型驅逐艦上兩百多米口徑的炮口,每一次發射需要聚集多少能量?
不過這卻很符合方元的胃口,巨艦大炮,大就是正義啊!
“大家請看,這就是NL100型雙聯裝230米口徑能量炮。”
隨著講解,戰艦頂部,寬大的戰艦背脊上,升起五座直徑數百米的巨大炮塔,好像在平整的戰艦表面,隆起五座山峰。
并聯的兩支炮管從炮塔中緩緩伸出,兩百三十米直徑的炮口在漆黑的宇宙中,如同擇人而噬的怪獸巨口。
“有效射程八光秒,一發能量炮能擊破五層Q1級別強度的能量護罩。”
所謂的Q1級別,就是剛剛能滿足在反空間中航行的能量護罩。
在方元同軍方制定的能量護罩標準中,運輸飛船能量護罩的強度就是5倍Q1級別強度。
意思就是,N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