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天的航程。
18艦隊帶著兩艘T1級探索飛船從虛空中躍遷出來。
在他們前方,是一片璀璨的星空。
這里是M12河系,同時它還有一個名字:耀光河系。
艦隊躍遷出來的地方,距離耀光河系還有185光年,但這個地方不屬于任何的河系,而是在一片虛空之中。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航行,艦隊需要休整一下,因為接下來,在進入耀光河系之后,就會是繁忙的探索工作。
24小時后,飛船再次啟動,向耀光河系駛去,這一次,只需要一次4層次的航行,大約11小時的時間,就會抵達耀光河系。
從外觀上看,耀光河系比始源河系要大一些,是一個直徑為18萬光年的棒型螺旋河系。
不說其他,光時懸臂,耀光河系就比始源河系多一條,總共有五條懸臂。
每一條懸臂長5.5萬光年左右,厚度達2.3萬光年,寬1.04萬光年。而星河的圓盤厚度為6.3萬光年,直徑9.3萬光年。
整個河系的擁有9300-億顆恒星,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耀光河系擁有適居星數量為2.3萬顆。
當然,這一切都還只是推測,等到什么時候,特區的腳步遍布整個耀光河系,才真正知道這個河系擁有多少適居星。
11個小時后,位于第一懸臂外側的星空,一片透明的虛空微微蕩漾,逐漸變得猛烈,不一會兒功夫,一群巨大的鋼鐵造物從虛空中躍出。
十八艦隊經過兩個多月的航程,總算抵達了耀光河系。在他們面前的,是登陸耀光河系的一個恒星系。
對于特區來說,也有一些不同的意義,特別是十八艦隊的官兵而言。
所以,十八艦隊的官兵們專門為這一個恒星系取名為飛躍星系。
很湊巧,飛躍星系是一個擁有適居星的恒星系,這顆行星是飛躍恒星的第四行星,正處于適居帶中,雖然不是正中位置,但也不在邊緣。
星球是始源星的1.3倍,重力為始源星的1.075倍,星球上的大氣中,氧氣含量為百分之26.7,其余主要氣體為氮氣,占72.15。剩下的氣體經過檢測,均為無害氣體。
所以,這是一顆天然可以讓人類生存的星球。
當然,人類生存不僅需要呼吸,還需要水。位于恒星系適居星帶的這顆行星,水資源十分充沛,其中百分之八十一的面積被水覆蓋,陸地面積僅有百分之十九。
不過這百分之十九的面積,盡然都覆蓋著綠色的植被,星球上沒有一點沙漠區域的存在,即便在靠近兩極的寒帶區域,也是大片的草原和巨大的針葉林。
這真是一顆極好的適居星!
十八艦隊的艦員們十分振奮,在T1級探索飛船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驗后,正氣宣布了最終結果,這顆星球可以直接移民。
興奮的艦隊官兵當即就選出了上千人的登陸隊伍,直接登上了飛躍星。
艦員們在上邊,除了拍照,還收集了一些星球上的動植物,通過密封后送到了探索飛船上。
停留的時間不會太多,在安置了一臺定位器后,登陸的艦員返回戰艦,再次開始了征程。
好的開始預示著收獲。
在T1級飛船停留在飛躍恒星系時,兩艘飛船已經對周圍的恒星系進行了篩選。
通過兩艘探索飛船上各24個天文探測實驗室,總共在近千光年的范圍內,搜索出106顆位于適居星帶的行星。
位于適居星帶,不一定就會誕生適居星,只是適居星只誕生在適居星帶中罷了。
例如艦隊探訪的第二個恒星系,也有一顆行星位于適居帶中,但因為這顆行星直面小行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