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源93年5月。
經過近8個月的催促,德勒姆帝國的遠征艦隊總算集結完畢,并于17日從蘭斯出發,前往巴德爾河系。
這一次,雖然德勒姆帝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艦隊調查,但特區得到的信息卻更加的多。
比如這一次遠征的總指揮是席勒侯爵,這是一個在蘭斯內戰中崛起的軍方人物。
雖然看起來可能因為時間的關系,席勒侯爵缺少人脈根基。但你真這樣去看,那就太小瞧他了。
席勒低調,并非他可欺。事實上席勒很皇家的關系很不錯,經常得到哈芬一世的接見。更重要的是,他是首相卡特尼的人。
作為這次遠征,卡特尼不管下邊有著怎樣的斗爭交易,合作連橫,他只需要牢牢的把持住總指揮的位置就可以了。
其他人或許會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但席勒肯定不會。從內戰開始,席勒就已經是卡特尼的心腹之一了。
如果沒有卡特尼,內戰之前的席勒僅僅只是一個艦隊主力艦編隊的指揮官,不管是曾經的索蘭托還是如今的德勒姆,在沒有靠山的情況下,他已經不可能再有前進一步的機會。
但正因為有卡特尼,席勒擁有了展現自己的舞臺,再加上卡特尼的支持,數百年時間,他已經成為了一名艦隊的高層,同時也是一名帝國的侯爵。
其實反過來說,帝國的各個勢力也歡迎和支持卡特尼拿下這個總指揮的職位。
畢竟這一次遠征,看著動用的艦隊數量不少,但真正的高層指揮位置不多。
一百支艦隊,分為了五個艦隊集群,其中一個艦隊集群作為護衛后勤基地,真正進行戰斗的是四個艦隊集群。
每一個艦隊集群的數量為二十支艦隊,也就是說,除了總指揮這個職位,能夠給其他勢力爭奪的就這五個位置。
畢竟每一支艦隊的指揮官是早就擁有的,沒有哪個勢力會在這個時候挑起矛盾去爭搶,雖然那足足有一百個位置。
但這一百個位置早就被分配完畢了,哪個勢力可以出多少艦隊,在前半年時間里,就已經經過了無數的斗爭妥協分配妥當。
所以那五個艦隊集群的指揮官,爭搶的尤為激烈,反而是總指揮的位置,在卡特尼提出任命后,變的眾望所歸。
畢竟有能力爭奪五個艦隊集群指揮官位置的,可不止五個勢力,在加上還有一些不夠爭奪這種位置,但又有能力搶一個遠征名額的勢力,大家都在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卡特尼選的指揮官,可不比爭搶的哪個勢力來的公平!
龐大艦隊的啟程,一直到結束,用了七十二天的時間。并不是通道的問題,而是一個計劃。
比如,第一艦隊集群是最先行動的,他就有著先鋒的作用,偵查后為后續的艦隊穩固一個安全的躍遷點。
畢竟又已經過去了八九個月,那個荒蕪之島到底變成了什么樣,誰也不清楚。
萬一那個躍遷點正有一大群索蘭托的艦隊,一窩蜂的上去,不正好是落進狼窩之中。
雖然即便這樣,相信索蘭托也不能把這么龐大的艦隊如何,只不過付出的代價要高得多。
第一艦隊離開后,接下來做準備的就是后勤基地與護航艦隊。這支艦隊需要在第一艦隊集群抵達巴德爾河系,偵查和鞏固一片安全區域后,才開始出發,這大約需要六十多天的時間。
后勤基地的移動到躍遷,大約需要八天的時間,等后勤基地躍遷后,才是剩下的三支艦隊集群。
當然,這只是全部出發需要的時間,而全部抵達的時間,還要再加上六十多天的時間,算起來,大約有四個多月。
所以這一次,德勒姆帝國從戰敗到再次抵達巴德爾河系,至少相隔了一年零兩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