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回始源,送到了方元的辦公桌上。
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自從巴德爾河系開戰以來,已經陸續重創和殲滅了十多支德勒姆帝國的艦隊。
這些勝利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場的局勢,不過卻很好的遏制了德勒姆帝國的探索進度。
譬如這一次的戰爭后,德勒姆帝國就停止了向前探索的計劃,艦隊集群收攏到一起。
估計在短時間內,他們要搞明白特區的戰術,摸索出對策,才會繼續搜索了。
龐大的艦隊,就這樣被十幾支特區艦隊,牢牢的鎖在了巴德爾河系上,寸步不前。
這一次,很快就到了始源95年。
五月,前往荒蕪之海進行探索的科研飛船返回了特區,這次的科研考察,從出發到回歸,花去了將近三年的時間。
比起戰爭勝利后的歡呼,科考返回顯得很低調,隨性的23艦隊與陸戰隊抵達始源河系后,各自分道揚鑣返回自己的基地。
而科考船則向自己的科研中心而去。
這一次的科考,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多大的收獲,卻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秘密,實際上,在飛船上經過研究,卻有了重大的發現。
而這個發現,還與此刻正在進行的正反空間隔離層軍事改革計劃有一些關系。
雖然還沒有最終的結果,但反空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們一致覺得,這至少是一個思路。
當然,飛船上的實驗室到底還是簡陋了一些,想要出最終的結果,還需要在科研中心的實驗室中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
始源96年5月。
反空間研究所正反空間隔離層研究項目組。
會議室里,一個三十多米的巨大投影放置在會議室的正前方。一大群穿著研究所常服的科研人員匯聚在一堂。
會議室很安靜,投影儀中,播放的正是這次科考拍攝的畫面,茫茫多的甲蟲,以及那只巨大的生物。
投影的播放最后停在無數觸手鉆出星球的那一刻,到此,會議的主持人才開始發言。
“大家看到的這種龐大的生物,我們在返航的時候為它取了一個名字:掘星獸。
通過與生物學家和其他專家對撿回來的肢體的研究發現,掘星獸的食物是星球的巖漿,因為這根肢體,我們通過檢測發現,整個血管部分已經完全石化。在其中檢測出大量硅酸鹽成分,以及金屬陽離子,硫,氫等,我們推測,這種生物以高溫巖漿為食?!?
這個假設引起了大多數人的疑惑,下邊一片嗡嗡的議論聲。要知道巖漿的溫度在1000度以上,任何生物在這樣的溫度下,都不可能存活,何況還以巖漿為食?
“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暫時也沒搞懂為什么會這樣。而且,生物學家經過研究推斷,掘星獸在吸取了高溫的巖漿后,會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星球的核心,蜷縮在星球的內部?!?
暫時,大家還不知道這次講解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一場專門的生物知識課?
這時,就見投影儀上畫面一轉,出現了一只甲蟲,正是在星球表面那些瘋狂進攻的蟲子。
“這種甲蟲,可以在零下180度以下的低溫中存活,同時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但是他的血液卻不會被低溫凍結。
我們稱這種甲蟲為伴生冰甲蟲,他們依靠掘星獸為生,同時掘星獸也需要伴生冰甲蟲隔絕超低的溫度,讓星球可以橫渡宇宙星空。
正是對這兩種生物的研究,讓我們有了可以完成基于正反空間隔離層的第一步改革的希望,下面,有情亞倫教授為我們講解。”
隨著會議主持的介紹,一名穿著反空間研究所常服的人出現在投影之中。
“大家好,我是亞倫,這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