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納站在座位旁,牢牢的看著星圖。
與亞德里安的選擇不一樣,薩納在突襲目標的選擇上,直接就選擇了這片戰場上的德勒姆帝國艦隊第二增援集群。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這支艦隊恐慌不已,在與社會黨艦隊集群的夾擊下,這支二十三支艦隊組成的增援集群,差一點兒就直接崩潰了。
是的,是差一點兒直接崩潰,這或許是最大的幸運了,因為就在此時,巨大的躍遷反應傳到戰場。
岌岌可危的第二增援集群因為這次空間震蕩的緣故,士氣大振,將要崩潰的集群再次得以堅持下來。
畢竟三十支艦隊的增援集群,可以算的上是巨大的增援了。
薩納的艦隊,也通過錨定坐標系統,測算了德勒姆帝國這一次增援的力量的數量。
三十支艦隊,目前為止出現的最大一股力量,即便是薩納的艦隊集群,應對起來也會十分吃力。
但并非不能打。
薩納是一定要打的,即便如今特區艦隊已經暴露在視野中,再也沒有發起突然進攻的隱蔽性。
但是只要隱形功能還在,在哪兒打,怎么打,主動權依然還在薩納的手中。
在德勒姆帝國艦隊第三增援集群,也就是這三十支艦隊組成的增援集群抵達之前,第二增援集群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有了這個損失作為墊底,事實上社會黨艦隊在這個戰場中已經處于優勢地位,當然,前提是薩納的艦隊能夠牽制住這支三十支艦隊的第三增援集群。
躍遷反應出現在距離戰場1.5光時的地方,躍遷反應被偵測到十分鐘后,薩納已經命令艦隊退出戰斗。
對于第二增援集群來說,陡然遭受重創,在兩面夾擊之下已經是左支右絀,突然有一面的敵人要脫離,自然是愿意的。
雖然他們知道,這支脫離的艦隊要去做什么,但實際上,他們也已經無力阻攔了。
薩納牢牢的盯著星圖,目光在距離集群一光時左右的那片區域逡巡。
艦隊已經脫離戰斗,并且遠離了戰場二十光分,消失在戰場數萬艘戰艦的探測中。
只是,從脫離到來到二十光分外,時間已經過去了不止半個小時,可是躍遷反應傳來后,并沒有出現德勒姆帝國艦隊的蹤影。
這是一個有趣的對手!
薩納一時間來了興趣,他看著艦隊一光時左右的那片區域,然后目光不斷移動。
“去哪兒了呢?”
薩納微笑著,看向戰場的另一面。
如果說,還有什么能抵消隱形戰艦的優勢,那就是距離!
不是探測距離,而是……戰場的距離。
一場數萬艘戰艦參與的戰斗,其距離都是以數億公里計算的。
再密集的戰斗陣列,也不會將戰艦密密麻麻的擺放在一起,必須為每一艘戰艦預留足夠的運動空間。
最大速度的戰列陣線,戰艦的運動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這樣的陣列,大多出現在小型的戰斗中,比如數艘戰艦到幾個編隊的戰艦之間的戰斗。
而這種數十支艦隊參與的戰斗,速度大約只在六千到一萬公里每秒,即便是這樣,每一艘戰艦周圍,都會留下三到五萬公里的空間,方便戰艦的運動。
并非絮叨,這是為了表明戰場的寬廣。
即便陣列中有縱深,有厚度,但容納下這么多戰艦,依舊需要數億公里。
而這樣的戰斗長度。正是破除隱形的一個機會。如果第三增援集群的艦隊從距離隱形艦隊最遠端的地方對社會黨艦隊發起進攻,那結果是怎么樣的呢?
薩納想了想,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自己無非也只有兩個選擇。
如果隱形艦隊需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