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交換,給與各國的,都是極大的提升。
即便是其中科技實力最強大的博格族,其科技實力也有了非常不錯的補充。
而對于特區來說,收貨也是極大的。按照遠景規劃來說,特區準備開啟了隔離層空間的軍事計劃后,就準備放棄一些裝備的。
例如戰列艦,如果戰機能夠進行隔離層飛行,直接突入敵人的艦隊內部攻擊,那么戰列艦存在的意義,無疑就小了很多。
因為按照這樣的進攻方式,實際上特區就可以打一場戰艦不接觸的戰爭,而擁有隱身技術的情況下,敵人很難定位到航母的位置。
那么,在距離一到兩光時的距離外,釋放戰機不斷地攻擊,足以讓敵人不能接觸到自己的母艦,就已經以接受不了的損失而敗退。
但是,按照博格族提供的情報,在面對機械軍團時,或許這樣的戰斗并不一定保險,敵人可不是其他的文明,它們會以海量的進攻不斷地進行壓迫。
戰損比什么的,完全不在它們的計算范圍之內,而且擁有超級智能的統籌,其戰斗會計算以毀滅目標為目的的最合理的攻擊方式,但從沒有撤退以待機會這樣的選項。
除非,你將區域內的目標全部消滅,它們才會停止,被積攢更多的機械軍團,進行下一輪的攻擊。
由此而來,特區更改了軍事計劃,戰列艦還是要繼續建造的,這種皮實,擁有最大能量防護罩,擁有最強裝甲的戰艦,是母艦的最好護衛武器。
當然,這一次的戰列艦,會使用一些博格教公布的軍事技術,經過改良后裝備到戰列艦上。
例如,博格族的主炮是一種線性高能粒子束,特區經過融合自己的軍事技術后,將研發一種稱之為聚合式高能粒子束的主炮。
這種主炮每一束粒子的發射口徑是3米,其能量強度相當于一枚360米能量彈。
而主炮的能量束并不是單發,而是集成為組的方式,一組共有36束高能粒子束組成。其外型為箱式,內置橫六豎六共36單元的發射裝置。
這樣一個發射裝置,體積看起來比原來的三聯裝680口徑主炮大了三分之一,但其威力卻比680口徑主炮提高了近兩倍。同時,射程也提高了三分之一。
而這樣的裝置,還可以一比一置換炮塔。
當然,事實上重巡艦及以下的戰艦,才是這種武器的最大受益者。
例如重巡艦,改裝一組16單元的聚合式高能粒子束發射裝置,與其炮塔基本相當,但其威力的提升,達到了原來的16倍!
即便是驅逐艦,也可以配備4單元的發射裝置,比起原來的200口徑主炮,威力不可同日而語。
在戰術上,事實上就形成了驅逐艦到戰列艦,都可以同時參戰,而不需要小型戰艦頂著能量炮向前沖鋒。
當然,在開發出主炮級別的高能粒子束后,同樣的,也開發了次級的粒子束,用來對小型飛行器,例如戰機進行攻擊。
這種小型的粒子束,攻擊距離在3千米到3光秒之內,其口徑只有40cm,威力并不大,甚至不如曾經的10米口徑能量彈,但對付戰機類型的小型飛行器,已經完全足夠。
這種防御單元,甚至可以稱之為陣列,可以以內置方式分布在戰艦裝甲的間隙之中。雖然不是每一個間隙都要裝備,而是按照區域,間隔進行劃分。
這種武器,極大的增強了戰艦對戰機的防御能力。
除了戰艦,特區另一個需要改進的,就是戰機的無人化。
博格族的損失為何如此慘重,除了一開始“多利亞”的叛變,導致了百分之三十多人口的死亡,剩下的,大量都是戰死的。
用一個人的生命去換取機械軍團的機械武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