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插播一條新聞,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在溫尼斯頓星云戰場,我特區部隊率先發現了第一個機械軍團的戰爭工廠,接下來請聽專家分析……”
巨大的戶外屏幕上,新聞節目中,一條關于溫尼斯頓星云戰爭情況的新聞緊急插播進來,接下來,幾名專家就這個戰爭工廠,開始了分析。
一些人駐足觀看,也有的人對此并不關注,形色匆匆的走過。
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時間,近300億人在戰爭中陣亡,但是,遙遠的戰爭并沒有影響到特區的發展。
始源184年。
根據統計,特區已經占據了16個螺旋河系,行成了一個直徑1200多萬光年,厚度300萬光年的巨大國度。
除了適居的螺旋星系,還包括其他的近千個星系,星云。這些地方雖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卻出產了海量的礦產資源。
每一個螺旋河系,人口都有十多萬億以上,多的甚至達到數十萬億,總人口已經突破320萬億。
而這并不是最終的結果,甚至特區的人口,還在以每年2.3萬億的速度增加。
這樣迅猛的人口增加,對比遠在溫尼斯頓星云的戰損比,不僅是方元,就算是特區的人,也完全沒有驚慌。
況且,特區雖然看起來區域大,但螺旋可以之間相隔很遠,每一個河系之間都有足夠的回旋余地。
在特區人口中,還有一個零頭,總人數不到千億的宇宙之心的各個種族,這些種族,如今對特區的歸屬感也變得十分的高了。
人口,是這一次對抗機械神族的贏實力之一。
而如今的特區,因為人口增長的因素,依然還在蓬勃發展之中,而且因為擁有建議版的育嬰室系統,人口的增長還可以進一步的增加。
只要與機械軍團的戰爭戰損速度不會大于增長速度,那么方元就相當于立于不敗之地。
同時,特區因為廣袤的領域,自然也不會缺少資源,事實上,在進入星際社會,一些普遍性的資源,都不再稀缺,更稀缺的反而可能是采集資源的人力和機械。
當然,這些東西對于特區來說,同樣是不會缺少的。
按照始源184年的規劃,每一年特區就可以建造300支艦隊,當然,這300支艦隊,是新式的艦隊,即以母艦為主要作戰力量的艦隊。
這些艦隊,在經歷了始源180年末的戰斗后,有一些比較大的調整。
例如護航戰艦,在與機械軍團艦隊的戰斗中,特區發現敵人的自殺戰機的數量優勢極為龐大,如果母艦編隊僅僅只有重巡艦為主的護衛部隊,很難抵御住敵人自殺戰機的攻擊。
雖然可能發生的戰爭中,機械軍團的艦隊不一定能找到隱形的母艦艦隊,但萬一發現,母艦編隊的覆滅不可避免。
因此,在新式艦隊中,依舊引進了戰列艦編隊和戰列巡航艦編隊。同時還擴大了重巡艦與巡航艦編隊的數量。
按照編列,一支艦隊中擁有母艦12艘,這個數量經過精心計算,足以抗衡8艘母艦的機械軍團母艦艦隊。
然后有戰列艦編隊1支(12艘),戰列巡航艦編隊2支(每編隊12艘),重巡艦編隊8支(每編隊18艘),巡航艦編隊12支(每編隊18艘),驅逐艦編隊24支(每編隊24艘)。
另外,在戰斗中,潛艦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因此編入一個潛艦編隊(24艘)。
潛艦編隊的數量有調整,有原來的18艘潛艦增加到24艘潛艦,同時潛艦也替換為新一代的潛艦。
這是因為,在前面的戰斗中,特區發現T1級潛艦一艘攜帶的武器實在太少,對于機械軍團母艦的自殺戰機與自身強大的防御,不能行成比較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