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2scrit
“示偽卷第八,小人的搖尾乞憐,是欲取先予的手段。小人多是偽術高明之徒,不識其偽,必受其害。忠誠的人是不屑偽裝的,小人則最善偽裝。社會正因有了君子的真誠,才顯得充滿希望和溫情。小人不得志和落難之時,任何心軟和提攜都是有害無益的。小人對你從“蜜月期”到“撒潑期”,全因利益而定。降心卷第九,君子坦蕩蕩,小人暗器藏;勝敗之數,已然定矣。君子重仁重義,親情濃厚;小人為了制伏君子,往往在此下手。小人不懼君子,卻害怕比他們還奸險的小人。用更兇險的小人來對付小人,可謂一招妙法。仁義之道對君子之類的人物頗具奇效,對奸惡小人就另當別論了。揣知卷第十,小人揣摩心意的本領極高,他們許多看似隨意的舉動,卻往往是精心策劃的結果。主子與小人的關系是各取所需的關系。把君子的隱忍當做軟弱可欺,這本身就說明了他們的短視。小人時刻都在揣摩變化了的形勢,進而決定是進攻還是安排退路。對上位者的人身依附關系,是產生小人的沃土。”
“唉。”淑苑搖搖頭,“這都是我以前認為的現實,君子太難太難了,要是我想好好的活著,也想活成這個樣子。”
“長樂老,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余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跡。馮道于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閑庭信步,被司馬光指為“求生害仁“。而這本《小人經》,乃是由其特殊人生經歷淬煉而成,從其涉及的利害關系和詭異程度看,我們所有的人都低估小人的智慧了。馮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學“。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的意義也許就是教人怎樣做官。并用一生的實踐向人們宣告怎樣才能官場不倒,怎樣處世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很難想,做官是真的為了民。”
“啊,作者竟然不是君子,我一直以為,能寫出這樣書的人,是個君子。”
“非也。這本書原名叫做,《榮枯鑒》,小人書,是后人給他起的名字,其實,我們一直低估了很多事情,很多話,其實說的也是很通透的。”
“比如?”
“比如,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善和惡各自有其內涵,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因虛名而被束縛;天下事物變遷都有其規律,聰明的人是不會去違背。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道可以通達一切,順道而為的人方能無憂無患。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追求虛名者反而會受虛名所累,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愛惜身體的人才能得以保全身體;名利不是壞事,追名逐利也不是罪過,有過錯的是因為人心善惡不同。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也。君子并非有什么尊貴之處,小人也并沒有什么下賤之處,尊貴或低賤這些虛名不足以稱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小人也不一定會失去什么,得到和失去跟內心的看法有關。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虛名都是假的,只有利益能誘惑人,一般人都難以抗拒的。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事成顯貴的人有可能會成為君子;事敗落魂的人必定是小人,一將功成萬骨枯;能達到君子標準的人則很少,而小人則可能有很多,不要與眾人為敵,否則會寡不敵眾。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名聲可以決定行事時是困難或容易的,心境可以決定命運是困難或容易的,如果能看透這些,面對君子時不必擔心,也不會害怕小人。”
“唉,其實,聽著他們也算是活得通透,很多事情知道了,也知道該怎么做,他們懂,什么都懂,只是選擇了自己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