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慈烺于天津水寨北十五里的營地中,正在緊張的重組勇衛軍的當口,閆若曦也沒閑著,她正與蘇觀生在水寨外不遠,勇衛軍的中軍大帳中談判。
“王將軍,你要的20萬兩銀子,已經帶來了,還請將太子殿下請出來,與我一起離去!”
看著拿出20萬兩銀子,蘇觀生割心割肉的表情,閆若曦心道“別說是給我20萬兩銀子,就是一個銅錢都不給我,也會讓你把太子帶回去,只是不漫天要價,你們不信太子在這里呀!”
“但是現在朱慈烺正在重組勇衛軍,沒有檔期啊!必須要拖延一下時間!”
她假裝沒聽見蘇觀生的話,自顧自地品起茶來。
“蘇總兵,對當今天下大勢,你怎么看呢?”
太子還攥在人家手中,蘇觀生不敢與閆若曦翻臉,他心中不忿道“你一個闖賊,還談什么天下大勢,不知道這對你來說,已經是超綱了么?”
蘇觀生指桑罵槐地說道“當今天下,賊人橫行,正義不彰,正是我輩中人匡扶大明,大展宏圖的好時候!”
他是這么說的,心中也是如此想的。與所有清官一樣,蘇觀生滿腦子想的,都是青史留名,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若是,大明能夠中興,他就是于謙那樣的中興名臣。即使大明無力回天,他蘇觀生也是文天祥般的人物,最多引刀成一塊而已!
想到這,他越發的得意,越發地看不起眼前這個“闖將”,心道,你生得眉清目秀的,干什么不好,非要當賊。以后史書怎么寫你呢?
閆若曦看了一眼嘴巴都快翹到鼻子上的蘇觀生,心道“一定要殺一殺他的傲氣!”
她喝了一口茶,淡淡地說道“有些人,想出名大于愛大明,才會造成今日之殤!”
“闖軍當時逼近北京城,本來南遷是最好的選擇,崇禎已經在內心中接受了遷都。群臣都深以為然!但是,李自成都打到昌平了,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動提遷都!”
“好不容易有人提出讓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監國,也被光時亨一句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將門關得死死的!”
“為何沒人支持崇禎南狩?不是這個建議不好,只是對提出的人不友好而已。誰要是說了,弄不好就是歷史罪人。”
同樣光時亨阻擋太子南下,也不是因為這個謀略不好,單純是為了出名而硬扛!他一番硬扛,若是成功了,就可能成為下一個于謙,為何不試試?
“但是,群臣都愛惜自己的羽毛,導致大明朝轟然倒塌,豈知覆巢之下無完卵,最后滿朝的大臣全部遭殃!”
這一個月來,蘇觀生雖然每天都在天津衛水寨,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劉宗敏在北京拷餉的消息,已經傳遍大江南北。
尤其是國丈周奎被夾斷腿,首輔魏藻德被夾斷腦袋的場面,已經被說書人繪聲繪色地在茶館、酒樓中口口相傳。他自然也是了然于胸。
見閆若曦竟然有這般見識,說出大家愛惜羽毛亡明的問題,蘇觀生頓時感覺振聾發聵。
對啊!就是這么個理!大家都想著做文天祥,當海瑞,豈不知,這些歷史上著名的諫臣,其實都伴隨著一個昏聵的君主。
為何諫臣越出名,朝代越黑暗,皇帝越昏聵?當然,有時代的因素,皇帝本人更是混蛋一個,本來就該罵。
但是,這些諫臣要是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硬扛皇帝之外,也用在自己任上一點,是不是那個時代就多了一點光明呢?
以海瑞為例,他寫治安疏時,根本就沒打算讓嘉靖接受,這又何嘗不是沽名釣譽呢?難怪很多人都說,別人貪財,海瑞貪名!
他若是把這精力放在做事上呢!
與其做海瑞,不如做張居正!
聽閆若曦一番話,蘇觀生立即陷入了迷茫,這時也顧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