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紅皂白,說是圓形就是圓形,說吊籃是方的就是方的,到底是什么道理?”
孫和鼎倒不是成心和閆若曦找麻煩。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匠人,他也有著一條道走到黑的執著精神。
尤其是看閆若曦,將氣球搞上天,他還有一點酸葡萄心理。不是嫉妒,只是有點懊惱,這么大一個發明,以前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閆若曦知道,與現在的孫和鼎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必須要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
想到這,她說道“到底吊籃是圓的好,還是方的對,只有試一試才知道。你愿意做登天第二人,到天上去看看么?”
“有什么不敢?”
言基于此,孫和鼎怎么可能退讓,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登天第二人的任務,帶著2個兵士準備再次登天。
與第一次相比,這一次駕輕就熟得多,匠人們不一會就在下面制作了一個圓形的竹籃。
這時,小妍妍也來到了總兵府,聽說孫和鼎要做登天第二人頓時緊張無比。
飛天,看著精彩,但是輪到你真飛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萬一掉下來呢?
看著女兒不舍的目光,孫和鼎依然堅毅地走上吊籃,他倒不是完全與閆若曦賭氣,而是真想感受一下飛天的感覺,順便全方位的考察一下氣球的秘密。
太不可思議了!燒煤就能飛上天。到底是煤暗含有什么神奇的東西,還是這個大氣囊中包羅萬象,必須要上去看看。
點火!
隨著閆若曦一聲令下,爐中的煤炭快速被點燃。這一次氣球騰空的速度,明顯比上一次快了不少。不一會氣球就升空了3丈高。
在3丈高停留一段時間后,氣球繼續飛升,不一會升高到10丈的高度。
本來氣球可以繼續飛升,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閆若曦將這次飛升的高度定在了10丈。
蘇軾說過,高處不勝寒,還真是這個理,明顯比地面上溫度低了不少,風還大。
這時,孫和鼎拿出圓形和方形兩個吊籃的模型,用細線拴在手中,果然圓形的不容易翻車,而方形的則是立即隨風逐流!
孫和鼎心中暗贊,這閆若曦果然有一套,真是圓的受力小一些。
按照事先的計劃,孫和鼎開始記錄起實驗數據起來。他發現,在10丈高的空中,受風的影響,爐子煤的燃燒,一會火大,一會火小,導致氣球也出現跳躍的現象。一會急著向上浮,一會又向下沉。
若是突然風太大,將爐子中的煤吹滅了怎么辦?氣球豈不是要掉下來么?
此外,10丈的高空,與地面之間已經通話困難,聯絡也是一個問題。
若是像閆將軍所說,氣球升高到30丈,那么與地面聯系會更加的困難。
孫和鼎將這些問題,全部都記錄下來,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實驗任務。這時,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放眼向遠方眺望,一只只鳥兒在天空中翱翔,自己仿佛和他們一樣。
這時,不遠處一聲聲號子聲,打破了孫和鼎的瞎想。不遠處的地面上,一個個“豆腐塊”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是什么隊形?太神奇了!若是如此派兵布陣,不管對手是誰,恐怕都是要亡啊!”
孫和鼎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