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火毒致薨”的真正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因二氧化碳濃度太高而導致的窒息死亡。
但他也知道自己現階段是沒法兒向明朝人解釋清楚這個科學原理的,因此只是簡單地給出解決方法,卻不與鄭貴妃多加解釋。
鄭貴妃笑道,
“還以為皇上又在走神呢。”
朱翊鈞道,
“哪有?”
鄭貴妃看了朱翊鈞一眼,道,
“中秋那日吃宴過后聽戲,皇上勉強點了一出《琵琶記》,還沒聽完一折就歪在座兒上睡著了。”
“后來仁圣老娘娘和慈圣老娘娘還特意問了中宮娘娘幾句,說皇上這幾日怎么總是神思恍惚的?難不成是病還沒好全?”
“仁圣老娘娘”指的是陳太后,“慈圣老娘娘”指的是李太后。
按照明朝舊制,皇帝即位,理應尊嫡母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太后的,則為嫡母加上徽號,而生母則無徽號,以示兩宮區別。
而萬歷皇帝即位的時候,恰逢馮保想討好李貴妃,因此以并尊兩太后為名,暗示大學士張居正交付廷臣商議,尊隆慶帝皇后陳氏為仁圣皇太后,尊貴妃李氏為慈圣皇太后,李氏與陳氏二人自此開始再無分別。
歷史上的萬歷皇帝是十分尊重陳太后這位嫡母的,對兩宮太后幾乎也是一樣孝順,因此朱翊鈞聞言便回道,
“沒甚么病,朕就是有些累。”
他其實根本不喜歡看戲,之所以點戲也是因為歷史上的李太后與萬歷皇帝愛看戲。
萬歷皇帝為著他與李太后能在宮中隨時聽戲,甚至在內廷的鐘鼓司外另設“四齋”與“玉熙宮”,專門令五百余名近侍學戲、唱戲。
朱翊鈞實在欣賞不來明朝戲曲,又不能直接違背萬歷皇帝之前的固有人設,最后直聽得昏昏欲睡,干脆把它當成了催眠曲,倒也勉強搪塞過了一次席宴。
鄭貴妃道,
“從前皇上可不是這樣的,甚么戲都能聽得津津有味。”
朱翊鈞側了下身體,拿過幾上的茶盞道,
“從前是從前嘛,從前朕連《華岳賜環記》都聽呢。”
這里卻有一段掌故。
萬歷十年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在李太后膝前盡孝時,陪同李太后看了一出宮外的新戲,《華岳賜環記》。
偏巧這出戲里面的“國君”有一句戲詞,是典出《左傳》中的“政由寧氏,祭則寡人”,意思是說重要的事情全部都是由寧氏來處理,作為國君,他就主持祭祀一類的儀式就可以了。
據說當時皇帝左右伺候的人,在戲臺上的內侍唱出這句話時,幾乎都看到萬歷皇帝的臉上流露出不快的神色。
接著短短幾個月后,張居正就被重新蓋棺定論,從受人尊敬的元輔,變成了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政權的小人。
因此宮內許多人都覺得,萬歷皇帝在那個時間點“偶然”聽的那出《華岳賜環記》才是壓垮張居正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翊鈞在這時將這件事抬出來,顯然是不愿再讓鄭貴妃追問下去的意思。
他想鄭貴妃能在萬歷皇帝身邊得寵幾十年,乃至后來成為“明末三大案”幕后主謀的最大嫌疑人之一,這點兒眼色總還是該有的罷?
誰曾想一個寵妃當到了鄭貴妃這份上便已然具備了反客為主的底氣。
只見她斜著身子,從小幾對案探過身來,伸出手將皇帝端盞的那只手的敞袖袖口用力一拉,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看著朱翊鈞道,
“皇上……您真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