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能不好嗎?”
朱翊鈞心想,原來晚明的藩王也有覺得自己吃虧了的時候,
“申時行在蘇州要真有甚么欺壓良民的不法行為,言官早就上本參奏了。”
朱翊鈞用一種“朕心里都有數”的語氣淡漠回道,
“前幾年他剛當上首輔的時候,御史還借他的長子申用懋和張四維之子張甲徽來告誡朕要‘嚴科舉之防’呢。”
朱翊镠道,
“這不算甚么,閣老們的兒子得功名必有那么一遭兒,言官要緊的話不說,單拿這種事來唬弄皇上,皇上竟也信他們?”
“皇上別瞧申時行在蘇州沒斂甚么大財,他家那兩個姻親,一個直塘徐氏,一個烏程董氏,加起來都富冠三吳了。”
“太祖皇帝不在江南封王,是為恤朝廷財力,現在倒好,一個破落戶,不過是書讀得好些,入贅個兒子,就能當‘江南王’了!”
朱翊镠話雖然說得不怎么好聽,但總體而言道出的也都是實情。
申時行原來姓“徐”,關于他的身世大致有兩個版本。
其一是說申時行的祖父申乾早年過繼給舅家改姓徐,因此其后子孫都姓徐,其二是說申時行是私生子,父親是個富商,生母是個尼姑,由于生父不認,僥幸被直塘徐氏收養,才跟著養父改姓徐。
不管是哪個版本,說申時行是破落戶確是有些過分,申時行頂多算是因寄人籬下而導致童年有些坎坷。
事實上過繼申時行祖父申乾的那一支蘇州直塘徐氏非常有錢。
方才朱翊镠提到的徐泰時就是徐家的第四代,在他之前,徐泰時的父親徐履祥于嘉靖二十年中進士,之后官至尚寶卿,徐家就此已經完成了由富變貴的過程,正式走上了仕途之道。
除了方才提到的“留園”之外,現今蘇州的許多古典園林都出自直塘徐氏之手。
譬如徐泰時堂伯父徐封建成的紫芝園,徐封之弟徐佳靠賭技贏來的拙政園,徐泰時父親徐履祥留下的六房莊、十房莊和長善浜,以及徐履祥弟弟徐履中的子本園。
如此大規模的造園工程,在江南富庶之地都算是罕見,再加上有申時行這位“狀元宰相”做靠山,徐家可算得上是蘇州當地數一數二的權貴了。
申時行與徐泰時關系確實非同一般,從中國人的輩份上來講,申時行要稱呼這位比自己小五歲的徐泰時為堂弟。
且根據歷史史料,徐泰時能順利獲得功名,和這位申時行這位堂兄也有脫不了的關系。
徐泰時被錄為進士的萬歷八年,正好是申時行擔任主考、余有丁副考,要說是“舉賢不避親”,朱翊鈞都覺得有些對不起申用懋和張甲徽。
在這件事上更為明顯的是申時行的另一門姻親“烏程董氏”,當年嚴世蕃就提過天下有十七家家產超過五十萬兩的富豪,烏程董氏就是其中之一。
烏程董氏起于嘉靖年間的禮部尚書董份,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副考官,因為在那一科錄取了申時行、王錫爵和余有丁,因此成為了他們的座師。
歷史上的董份的確如朱翊镠所言是“富冠三吳”,他在蘇湖諸邑,尤其是烏程、烏江占有數萬畝土地,還利用部分家財放私債,集地租剝削與高利貸剝削于一身,是浙江南潯屈指可數的鄉宦。
董份的一個孫女嫁的是申時行的次子申用嘉,或者反過來說,申時行次子申用嘉入贅董氏為董份孫女婿。
董份的另一個女兒嫁的又是徐泰時,聽說她出嫁時,陪嫁之物是江南四大名石之首的“瑞云峰”,來歷非比尋常,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
這三家姻親綿延,真可謂是一榮俱榮,于是萬歷八年,董份的孫子董嗣成在申時行主考的這科成了榜眼。
不過要是就因此說申時行是“江南王”,朱翊鈞是不贊同的。
因為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