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現在大家都互相認識了,在沒有找到各家的大人之前,我們就是一個隊伍了!這個隊型從今天起,就保持不變了,你們每一個人,都要記清自己的前后左右的人,后面的路,每次再整隊出發的時候,都要互相檢查,看看旁邊有沒有少誰,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人的安全,都明白了嗎?”
辛吾帶隊很有經驗,再一次為這個新成立的“兒童團”,制定了規章制度。
“明白了!”
好在孩子們也都很配合,畢竟,這都是“共患難”的兄弟了!
“好!繼續前進,注意腳底下。”
前路漫漫,戈壁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正在離那個修著佛像石窟的山系越來越遠,而來自荒原戈壁的風沙就更加放肆地加力橫掃著荒原上的一切,用它特有的威力,隨著心情好壞,對地表的樣貌進行著自由創作。
剛剛互相認識的“兒童團”行進在這樣的戈壁沙灘上,起初還能循著一些水流的走向,在溪邊前進,可是走著走著,轉山轉水,這些原本用來指路的小溪,不知不覺地被甩到了某處不被注意的山坡之下,水就滲入地下消失不見了,只剩下在大地上描畫著樹枝模樣的干涸河道,顏色從深到淺,忠實記錄著這里曾經在高潮來水時的水線。泥土、沙石,各色混雜,能被裹挾多遠就走多遠,滾不動了,就停在了原地,給曾經的河道鑲嵌了幾道碎石拼成的邊線,與河道中心平整細膩的沙土色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共同記錄著“季節河”的發展史。
辛吾知道,像這樣的地方,是有很多玉石的,當山里發洪水的時候,會被沖刷下來;而且中間的河沙里,也多產黃金,因此淘金人,也會經常選擇這樣的河道來進行耐心細致的淘金活動。
他甚至相信,再走不多遠,就可以看得到淘金人。
就這樣,走啊走啊!一開始,孩子們還有說有笑,甚至有力氣互相偶然打鬧幾下,但一、兩個小時沒停腳地走下來,干渴和饑餓占據了孩子們所有的注意力,除了越來越慢的行進以外,孩子們不再出聲,體力差的小孩子們已經快走不動了,第一個叫嚷著要停下來休息休息的就是劉叫,他發現旁邊的小何民已經快拉不動了。
辛吾聽到了這一聲,他轉過身來示意大家都停下,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離前面最近的一個看得到的“小山包”———就是“望山跑死馬”的那種———目測最起碼還有近十公里的路,而這里,正是大戈壁灘的正中心,四處一片平坦,沒遮沒擋,而此時已近正午,太陽的威力已經代替了風沙,開始用“酷熱”炙烤大地上的每一樣生靈。
“我知道你們都很累了,但是如果我們停下來的話,很快太陽就會把我們都烤熟,走起來,還有一點風;停住不動的話,很快大家就會脫水,誰都走不出去了。請再堅持一下,最起碼,我們得找一個能避陽的小坡,再休息,請大家再堅持一下!”
辛吾做這個“堅持下去”的動員的時候,也注意到了幾個年紀小的小朋友,的確已經到了無法堅持的程度,所以,還得給他們找出辦法來。
“獨孤瑟、馬申申,你倆身高差不多,你們把雙手‘丁’字型擺一下,用你們的右手握住自己左手的手腕,來,兩人空出來的左手,再握住對方的右手手腕,拼成一個‘座位’,讓何民坐上去,兩條腿伸進你兩的胳膊空檔,對,就是這樣!你們‘托’住何民走,走累了,再換下一組抬,要身高相近的,下一組是石寶山和火墩,你們和他倆的這組進行輪換。”
安排完了小何民,還有一個7歲的白哈巴,辛吾就和馬尕娃一組,再讓康犖山和金藏一組進行備份輪換。
所有的大孩子,解決了兩個最小的小朋友,就這樣,這支“兒童團”又艱難地走了將近兩、三公里,終于看到了一個小山坡,山坡之上,長著孤零零的一棵胡楊樹,在這下面有一片難得的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