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是說,只要我們好好修煉,就能從普通人當中,升極成為圣人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圣人呢?”
孔丘的提問,總是很直接。
釋伽不急不緩,微笑地看著小孔丘,繼續娓娓道來:
“所謂‘圣人’,是指超出欲、色、無色三界,脫離了生死輪回,已得徹底解脫的四種人,稱為‘圣人’”
“啊!原來是這樣!那也就是說,所謂‘圣者’,就是這世間有大道理,誰能最先全理解、掌握了的,誰就層級更高!能自己想明白,還能把別人也教明白,并且明白得透徹極了的,就是最高的‘佛’;自己懂,也能讓別人懂,但知識水平還不夠高,叫‘菩薩’;光自己就能無師自通地懂了的,叫‘覺緣’;必須要通過聽講后,才能懂的,叫‘聲聞’,這四類人,都是‘圣人’,就是掌握了世間真理、大道的高人,是這個意思吧?”
老聃認真把釋伽關于‘四種圣人’的描述,理解了一番,轉述成了他自己易于理解的版本,說了出來。
“嗯,看來,你已達‘聲聞’這一層了呢!不錯,不錯啊,老聃小友友,你很有慧根!有望將來成為一位圣人啊!”
釋伽夸獎道。
“呵呵,謝謝大師!———對了,感謝佛陀,既然您已明了一切,那么在座的我們四人當中,有誰,未來可以成為‘圣人’呢?”
孔丘又淘氣了,追問道。
雖然作為文子身份的辛吾也是早已知道答案,但還是強忍住不說,想聽聽這個全知全能的佛陀,釋伽牟尼對此的答案是怎樣的。
“孔丘小友友,你能這么問,可見,已經有了成為一個‘圣人’的覺悟和志向;而老聃小友友的‘真理掌握’說,也是初具‘圣人’的痕跡;至于文子小友友呢,可以‘無間’傳遞古今中外,讓‘自覺’、‘覺他’變得更加順暢無間,更是功德一件,善莫大焉!”
釋迦的回答,天衣無縫。
他既然隱晦地說出了未來有可能成為孔圣人的孔丘在“種因”,又看似表揚卻實際說明“成圣沒他份兒”的文子,只是在‘術’的層面上,做得不錯!
文子版的辛吾,頓時對這位佛陀的眼光獨道所折服。
“果然是可以洞察一切,厲害厲害!”
就在辛吾想著,得提出一個驚世駭俗、極有價值的新問題時,他突然發現,在不遠處,有一片幕布,上面有一些隱隱約約的影子:
那是三個奇怪的人:
坐著的時候,分別是一、二、三;可是他們一站起來,就有意思了:最矮的“一”有兩條大長腿;中間的“二”有一對小短腿;而那個上身最長的“三”,干脆就沒有腿!
這三個奇怪人的“影子”把辛吾的注意力給徹底吸引了過去,而這場由王里在背后,努力攢集四人“時間線”的“高峰論壇”的共享時間,也不知不覺中,滑到了盡頭。
“大師,這三個人,是怎么回事啊?”
辛吾一轉頭,連喚幾聲“大師”,卻發現,大師早已不見了蹤影;而同座的老聃、孔丘小友友,也不見了人影。
“聃兄!孔丘小老弟!大師!———你們都退場了,也不打個招呼呀!太不講究了呀!”
辛吾這才有些慌了神,大聲四處環視著高喊著。
可惜,沒有任何回應。
似乎剛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夢’而矣。
就是一段小“幻覺”!
辛吾再去看那三個奇怪的人影,卻也是消失不見了。
“難道,這三個影子,就是這三位,借以逃遁的媒介?也太過分了吧!都不給我也準備一個。噢,對了!他們仨,都是‘圣人’,只有我,屁都不是!唉!算了算了!能和三大圣人同桌一席,親耳聽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