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份羊肉炒飯。”
袁忘“羊肉炒飯有點臊,我吃了一口覺得不適合我。”
趙霧不想理他。
阿娜特匯報“冉月出現。”
柳飛煙“今天拉哈行程沒有她。這么巧?”
一會趙霧匯報“冉月和拉哈他們同桌,似乎是明星臨時打電話邀約。”
袁忘道“拉哈這么做挺聰明的。冉月和明星能一起拍攝一部反應拉哈精神的動作電影,對拉哈的理念宣傳有很大的好處。”
阿娜特問“你怎么知道是談電影?”
袁忘“我發信息給冉月助理問了。”
柳飛煙“看來今天沒什么事。”
于是這一天就過去了。經過一天的排查,確信拉哈身邊的人具備很高的可信度,因此只要拉哈不離開酒店,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既然拉哈身邊的人可信,那么拉哈會遇刺的根源就出現在拉哈會見的人中。
拉哈要見很多人,有運動員,明星這樣的信徒,也有有影響力的長者,還有一些政客等。從拉哈行程看,最危險是兩個行程。第一個行程是兩天后的莫迪葬禮,到時候人非常多。第二個行程前往東唐大學,面向信徒大學生進行一個小時左右的演講,這個演講也是拉哈主要行程目的之一。
讓聯調局擔憂的是,年輕人,特別是還未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的理念比較中年人更為偏激。越是關注和關心某領域的人,其對某領域更容易表現出極左或極右的態度。很可能存在無條件擁護拉哈的大學生,也可能存在無條件反對拉哈的大學生。
官方三次勸說拉哈放棄這個行程,都被拉哈拒絕了。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引導在美國成長的年輕一代信徒。
偵獵社判斷和官方有些區別,偵獵社認為大學生可能會攻擊拉哈,但是攻擊能力欠缺,不至于危及拉哈的生命。相信到時候更多是言語上了對抗。偵獵社更擔心來自葬禮上的刺殺。
莫迪葬禮流程很簡單,遺體送到寺內遺體停放處,在下葬之前親人洗滌身體,白布裹身,由長者或者教宗主持下葬,過程通常在十分鐘左右。所有來賓需沐浴靜衣,不跪,不拜經歷整個過程。過程莊嚴肅穆,葬禮多選擇在下午舉行。
拉哈是長者,屬于副主持,不用其動手和說話,站立在教宗身邊即可。即使這樣,位置還是很顯眼,距離賓客們很近。由于是葬禮,偵獵社,保鏢和特工們都不敢過度搜查。
偵獵社認為最難搞的就是葬禮,在吃飯時候觸怒廚師,解釋一下就過去了。在葬禮上觸怒賓客,會引發眾怒。不僅自身有危險,而且容易被刺客利用混亂刺殺拉哈。
偵獵社的人經過一個小時的會議,最后認為最有效的防范手段是祈禱,或者是說服寺廟安裝一個金屬探測門。說服工作就交給李尋處理,偵獵社的人負責祈禱。
……
李尋找人模擬演練了一次葬禮刺殺,袁忘等人是刺客,分別使用弩箭、手槍和匕首。地點在四區的一個公園。
兩位阿裔人警察扮演教宗和拉哈,規矩是正統的葬禮規矩。首先是入場,一百多人進行場地,形成一個半圓形站立等待,期間不交談,等待家屬給死者裹上白布。教宗和拉哈也站立在自己位置等待。
等待第三分鐘,袁忘掏出手槍對著拉哈開了三槍后,身邊的人才制止他。袁忘跳上高臺“九米,九米三槍,李尋你認為死亡率多高?”
李尋一邊想了一會“繼續。”
下一位刺客是持弩箭的趙霧,趙霧身手靈活,他從白袍內拿出了弩箭。與手槍不同的是,弩箭體積較大,舉起和瞄準的動作比手槍的時間長,并且是單發。賓客過于擁擠,很容易就阻止了趙霧的射擊。
趙霧道“有一定可行性,但失敗率不低。主要是拿出弩箭的動作過大。而且弩箭如果已經上弦,在行走和攜帶過程中有可能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