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奶奶,要不您和我們一起住吧!”
望著拄著拐杖,身形佝僂的陳婆婆孤單的倚在院子門口,于小語不忍。
三天前,見完李大壯后,兄妹幾人開始考慮救出大哥后的問題。
陳婆婆本來收留他們幾個已經夠勉強,要是大哥回來,沒受傷還好,受了傷得有個地方好好休養,陳婆婆家肯定是不合適的。
陳石陽提議去他家,但他們兄妹四人去誰家都不合適。況且他們也不是牛家村人。
后來決定去平安縣城里租個房子,好歹有個落腳處。
于是,陳石陽帶著于正竹在縣城里找了一天,在城東方向租到了一間屋子。
三百五十文一個月,他們暫且不知道在平安縣會生活多久,和房東說好押一個月租金,交一個月租金,以后按月來收租。
于小語驚嘆房租的便宜,其實是她還不熟悉古代貨幣的購買力而已。
……
“傻孩子,奶奶一輩子都住這里,離不得了,呵呵……”陳婆婆笑著道“走吧,到了地方好早點收拾了,有空回來看奶奶……”
“奶奶,我們肯定回來看您的,您在家好好照顧自己……”
……
兄妹幾人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陳婆婆家,雖然只相處了六七天,但他們是真的把陳婆婆當成了奶奶。
現在說再多也沒有用,以后多點行動回報這一路幫助他們的人。
……
到了城東的落腳處,幾人把驢車趕到院子里。
他們租的這個院落整體是一座一進的房子,主人家從中分出一部分,砌墻隔了開來。
整個院子一分為二,他們租的這一部分只有整座院子的三分之一,大門在房東那邊。他們這邊另開了小門。
他們便從小門進去,與主家完全隔開來,驢車進不來,只能拆了驢車,先把驢子牽進來,然后把板車打豎了抬進來。
整個小院獨立性挺強,有三間屋子,一間廚房,兩間臥房一大一小。
除了大門小了一點,驢車進不來,還有個缺點便是水井在隔墻房東院子里,好在離宅子百米處有一口古井。只要勤快點,用水不會太困難。
昨天一天于正竹和三弟就來來回回的跑了幾趟,從城外的一處叢林里,拖了很多木柴過來。
在廚房和圍墻處給驢子搭了一個窩。把柴火剁成整齊的一段段,廚房堆滿,剩下的碼好堆在墻角避雨處。
受妹妹影響,兄弟兩人見不得臟亂不堪。于小語倒沒有潔癖。只是家里整潔明亮,心情都不一樣。
真正自家當家作主,才會發現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特別是在城里生活,與后世一樣,沒有基礎的,吃穿住行,柴米油鹽,樣樣需要打算。
有了城里的租賃證明,進城出城就不用再繳費了,所以昨天他們才會來來回回的拖了很多柴火,不然還要一文錢一擔的買。
雖然錢不多,但能省則省,該花就花。
上午要把家里收拾好,雖然只是臨時的。于小語指揮三哥去把廚房里的水缸挑滿。接著讓二哥把臥房的床鋪好。
大間的留給哥哥們睡,小間的就給她自己了,快四歲的于小語就這樣開始有了自己的單間,對于獨立慣了的她,相當滿意。
本來于正竹還不答應,怕妹妹小晚上害怕。妹控的他三眼兩語就被妹妹打發了。
兩個房間除了各有一張床和一章桌子就沒其他了。
他們本來帶了兩床被子,底下墊的都是石陽叔叔家的,從他家弄了兩床,還有陳婆婆家那床稻桿編的墊子,都拿了過來。
考慮到等大哥回來,三兄弟睡的會很擠,于是在他們房間用兩張木長凳,上面架了幾塊板子,搭了一張簡易的床。
房間里還缺三張墊在稻桿上的毯子和一床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