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即便你制片人再能省,不能省的錢他自然也沒辦法,到時候被擠壓的肯定就是特效和道具的錢。
而關鍵的是,這兩個方面又是科幻電影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人物其實就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在好萊塢曾經多次出現過,小角色盤活電影的情況,只是在國內現在還出現的少而已。
這一個個的難題,幾乎都是壓在他們以及這些想做好空幻世界電影人的肩膀上面,沉沉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最后兩人繼續聊了有兩個小時,快凌晨的時候,胡新辰才從馮剛在京都的家里離開。
當晚他們兩人算是達成了一個初步的約定,那就是首先確定郭陽為最適合的導演人選,當然他們也沒有在一個樹上吊死,畢竟郭陽能不能行,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也跟著一起選定了幾個備胎。
想著萬一郭陽那邊真的有問題,也不至于就成了絕唱,說不定八十分導演也能拍出好的東西,總比沒有要強不是。
然后接著就是,馮剛去和王忠商量,二人負責游說這些投資人,給他們推薦郭陽,還有要求一些絕對的自主權之類的。
而胡新辰這邊則是負責去現實聯系郭陽,看看他那邊是什么態度,如果沒問題的話,就把他帶到馮剛這邊來和他見面。
算是一個試金的環節,如果最終通過實際交流后郭陽也得到了馮剛的專業認可,那基本上導演的事情就算是鐵板定釘了。
當然除此之外,胡新辰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他和馮剛都要做好萬一資方不妥協的話,那他們就要做出選擇了。
要不項目流產,要不就要換新的合適資方,總之硬著頭皮做是不可能的,畢竟電影可以不做,但馮剛自己的金字招牌他可不能丟。
而且一個導演能做到他這種程度,和自身的某種堅持肯定也是有很大關系。
所以到時候找新的老板,就輪到胡新辰上場了,畢竟他和去海苔的關系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是別的什么收購計劃,可能耗資還很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