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柯正式入主維吉納宮的第二天,一場關于王國內政的宮廷會議在殿內舉辦。
因為原先的外交總管、文書總管、軍事執政官、神圣密儀祭司和近衛長驅逐的驅逐,處死的處死,自殺的自殺,宮廷官員一下子就只剩下了哲學家尼科克利德斯、養育者塞諾尼德斯和太醫赫爾摩拉俄斯,這三個人都是因為沒有實權所以并沒有得到歐斐彌亞的拉攏,尤其是前兩個人,一直和安提柯關系很好,被前任太后直接視為國王一派的成員。
說來也是可悲,偌大一個宮廷,經過安提柯發動的政變后居然就只剩下了這些人,他只能在短時間內從城內的希臘貴族里選出幾個合適的人補上,盡快恢復政府的正常運作。
因此,此次宮廷議會到場的除了尼科克利德斯三人以外,還有數十名公認的有能力的貴族,這些人里面有的已經五六十歲了,有的才剛剛二十歲。
在接管王國以后,系統對領民的約束就已經開始生效,整個馬其頓王國算在人口里的居民都會對安提柯保持著忠誠,而不作出對他有害的事情(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最低忠誠度限制,哪怕他們再討厭安提柯,那忠誠度也會保持在限制之上,這種忠誠度上不封頂)。
所以安提柯才能大膽的對這些貴族冰釋前嫌,并決定啟用他們,而不去計較他們之前的墻頭草——然而事實上,就算安提柯想要計較,也是削弱自己的力量的,因為希臘貴族在戰爭時刻可以為他金錢和兵員,他要是對希臘貴族動手,降低了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度,到開戰的時候想要得到他們的幫助可就難了。
說起支持度,就不得不提系統展示給安提柯的這個新功能了,王國內的四個階層都會有一個對安提柯的支持度,支持度越高,安提柯能夠從他們那得到的幫助就越大,而相反,支持度越低,安提柯能夠得到的幫助也就越低。
就拿希臘貴族舉例,支持度高的時候,他們會繳納更多的賦稅,戰爭時期也會更加盡心的出力,更多的兵員,換上更好的裝備。而支持度低的時候,他們就會消極應對,減少繳納的稅金,并對王國爆發的戰爭產生厭惡的情緒,能避免參軍就避免參軍。
恰巧,馬其頓王國因為高昂的軍餉,采用的是常備軍制度與戰時義務兵制度并存的軍事法,即王國會維持一批人數固定的軍隊,應對時不時會來犯的奧格雷爾蠻族,但在戰爭規模擴大之后(或是必要時刻)就會發布動員令,征召三個階層的領民義務參軍——因為一代馬其頓國王不信任僑居外國人,所以動員令主動將他們排除了,但雖然僑居外國人避免參軍作戰,卻要繳納額外的戰爭金援助戰爭。
在這樣的制度下,各個階層的支持度就尤為重要了,支持度越高能夠動員的兵員就越多,支持度越低,則動員起來的兵員就越少。
而目前,安提柯所擁有的支持度如下
希臘貴族75
公民85
自由民83
僑居外國人50
……
因為不知道支持度該怎么提高,所以安提柯也就不急著去提升了,尤其是除了僑居外國人以外三個階層的支持度看起來都還可以的情況下。安提柯猜測,僑居外國人支持度這么低應該是因為他沒有與這個階層的人接觸過,所以他們也就保持著中立,不偏向也不厭惡。
……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扯皮,宮廷會議終于結束,貴族們先是投票選出了十幾位威望高又有能力的候選人,然后再由安提柯從中選出自己心儀的人選,當場任命職位。而因為神圣密儀祭司的特殊性,安提柯沒有馬上任命職位,而是決定等過一段時間再決定。
就這樣,新的宮廷官員的任命成功解決,其名單如下
外交總管希厄洛俄摩斯。他是埃利米奧蒂德家族的族長,也是第一位外交總管的兒子,他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