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社,現如今江南大學眾多社團中毫不起眼的社團之一。
若不是占了“兼職”這兩個大學生活怎么也避不開的字眼,誰也想不到這個社團竟然還活著。
當然,現如今江南大學的學子們,打死也無法想象當年這個社團在江南大學近一百個社團里,是何等風光鼎盛。
僅就社員數量一項,就不是現如今毫無準入門檻的、什么人都能報上一報的“英語社”和“閱讀社”可以比擬的。
這么說,當年要是社團打群架,兼職社敢說第三,絕對沒有人敢說第二。
第一?
第一早就被兼職社打死了。
可惜,昔日的光輝已成過往,如今交到印奇手上的,只有一個實打實的“三流社團”。
別說跟“英語社”這種龐然大物打群架,就是“民謠社”這種小眾的社團,兼職社都未必打得過了。
為什么社員人數越來越少?
原因也很簡單,只因如今愿意做兼職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即便有,也不愿通過兼職社做兼職。
……
江南大學東門入口處,擺放著顏色各異自行車,俗稱小黃車,小藍車,小綠車,小紅車,等等,什么顏色的都有,正是近幾年火爆的互聯網共享單車的成果。
而在這片顏色各異的自行車里,卻擺放著十幾輛更為顯眼的自行車,大小不一,新舊不一,一看就是學生早年自購的。
擺放得也比那些隨處丟放的共享單車整齊多了,連成一排,若不是旁邊還掛著一張寫有“自行車租賃點”的牌子,還真容易被誤以為是賣車的。
牌子后面,還擺放著一張不知從哪搬過來的長條形桌子。
桌子后放坐著一個面容清秀,梳著劉海的少年,此時正用胳膊支著腦袋,一手托腮,一手指關節在桌面上有節奏地輕輕敲打著桌面,目光迷離地看向遠方。
此人正是“兼職社社長”——印奇,大二,哦不,過幾天就大三了。
這個即將大三的兼職社社長,臉上卻寫滿了憂慮。
不憂慮不行,兼職社目前的情況很糟,說是岌岌可危也不為過,再這么下去,只怕社團人數很快就會低于5人,然后被學校的學生會強行解散。
那他這個管著7個人的社長,就成了兼職社的千古罪人了。
印奇的目光越過學校東門,投向更遠的地方。
那里,是一片燈紅酒綠的學生街,蘊藏著整個江南大學最多的兼職崗位。
發傳單的,磨咖啡的,烤冷面的,甚至給人搓腳搓臉的,都大有崗位在。至于什么端茶送水的服務員崗位,那簡直是數不勝數。
印奇的眼神流露出一絲沉思,他正在醞釀一筆大生意
如何將學生街上所有的兼職機會,都一股腦盡收囊中。讓江南大學校外的兼職招聘,都必須經過他們兼職社的同意。甚至,還必須接受他們擬定出來的一條條有利于學生用工的規定。
這個方案他已經醞釀了2年,從他加入兼職社開始,就萌生了這個想法。
今年大二下學期,更是憑借著這個大膽的計劃,坐上了兼職社社長的寶座。
當然,兼職社8個人里,競選社長的也只有他,自然沒什么競爭對手。
可當他從上任社長手中接過這個寶座后,實地考察了一番,才知道他的計劃遠比想象的要空中閣樓,不切實際。
且不說學生街上那幾百個商家鳥不鳥他,就算鳥他,江南大學出去兼職的學生們也不愿意。
憑什么自己找一份兼職還要經過你們社團同意?
你們是不是抽成了?抽多少?
你們給我的兼職崗位,是不是性價比最高的?
憑什么他是搓臉的,我是搓腳的?
是不是有黑幕?
一系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