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都會把比賽用球拿回去做紀念,一般大家都會將它放進自己的收藏室里,下面再放塊小牌子,某年某月某日代表某隊在比賽的多少分多少秒打進第幾個進球之類的,卡卡一開始也是這么做的,直到后來他發現繼續這么搞的話收藏室可能不太夠用,所以這類藏品就不怎么能在他的收藏室里占據位置了,除了一些確實有特殊意義的外,其他的要么送了人,要么就是留給家里的狗狗玩。
所以給狗帶手表不算什么,這才是真豪橫。
雖然卡卡自己不是很在意,但外界可做不到他這么平靜。
當然誰都知道帽子戲法對卡卡來說已經漸漸成為家常便飯,單單是這賽季他就已經五次帶帽,其中還有一次是大四喜,所以相對于帽子戲法,大家點贊最高的其實是他連過曼聯隊八人后打進的那個球。
《足球周刊》專門給卡卡留了一個版面,“天神下凡”四個大字就占據了一面紙。
這還不夠,他們還隨刊附贈一張卡卡的海報,在這個傳統紙媒還沒有被網絡資訊徹底拍死在沙灘上的年代里,這些行為都是很奢侈的。
但事實證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期《足球周刊》銷量大漲,甚至達到往期兩倍的量。
連遙遠的東方都薅到了這場比賽的羊毛,近水樓臺的《泰晤士報》當然不甘示弱,直接把卡卡站在曼聯球門線上裝逼的照片放在了頭版頭條,取的標題也跟《足球周刊》半斤八兩。
《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od,馬拉多納better,喬治best’中的best離開了我們,那時候所有人都認為英格蘭足球已經失去了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但上周六在老特拉福德發生的一切告訴我們,上帝并沒有放棄英格蘭足球,就在喬治貝斯特去世前的五個月,卡卡出現在斯坦福橋,從那一刻開始,其實世界上最好的球員已經再一次來到了英格蘭。
“如果說貝利和馬拉多納是球王,貝肯鮑爾是足球皇帝,那喬治就是足球界的上帝,老特拉福德就是上帝降臨人間的地方,而當卡卡過掉范德薩把球打進曼聯隊球門的那一刻,很多人都相信,也許上帝又降臨了……”
弗格森好像對這種說法深有同感,他在后面的采訪中肯定了曼聯球員表現的同時,也為卡卡送上了最高贊譽“我知道卡卡會成為決定比賽的關鍵人物,但我沒想到他能做到這種程度,你要知道我干這行已經差不多五十年了,足球場上發生的事情已經很少能夠讓我感到靈魂都準備從身體里飛出去的時候,但當卡卡過掉幾乎我們所有人,輕輕松松地把球推進了我們的球門里……
你看過《泰晤士報》的報道嗎?
那一刻,我真的以為自己又看到了喬治……遺憾的是,他穿的卻是其他顏色的球衣,也許上天真的是公平的吧,他已經把‘best’給了我們一次,就不想再給第二次了。”
英國是足球大國,但其實能讓他們在足球這個領域里驕傲的事情并不多,1966年的世界杯冠軍算一個,喬治貝斯特是另一個,甚至是更讓他們引以為豪的那一個。
貝斯特的真正實力怎樣不好置評,是地攤球王也好,是真的球神也罷,反正在英格蘭人營造出來的形象里,他就是那個能夠跟兩位球王比肩,甚至是比他們還牛逼的那個人。
而將卡卡跟喬治貝斯特相提并論,就是他們能夠給予的最高贊譽——就像你永遠無法想象有一天巴西人會把一個非巴西人稱為新貝利一樣,在此之前,沒哪個英格蘭人能想到他們會有把一個巴西人稱作‘best’的一天。
那是專屬于喬治貝斯特的榮譽。
但就在貝斯特去世正好一周年的時候,卡卡做到了。
同樣的球技超群,同樣的俊逸無雙,同樣的風華絕代,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他們的生活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