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時遷城,蘇醒了。
天空之中,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時鐘圖案,它就像是水中倒影,卻又可以精確的在上面找到了每一個區。
只不過,在最內環,它確不符合“兩極(一環兩區)”的布局。
一環的球影被分為了三片,其中兩片是全場最亮的點,但有一片,卻黯淡無光。
虛影逐漸變得更加清晰,上面的圖案也越發明顯。
最外圈的二十四區最先被點亮,一個個東方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符號出現,“雨水”、“大風”、“雪花”、“太陽”。
他們以最直白的繪圖,紀錄了古代東方人是如何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為主的舊日生活。
在那個時代,口糧是人類活下去的全部,日子是圍繞著農事轉的,耕種、施肥、灌溉和收割,一個循環往復的體系。借助這個體系,古人得以將生產生活和自然統一起來,甚至逐漸產生了事關自然的哲學思想。
但始終,多多的生產糧食,規避世界帶來的自然災害,填飽肚子,活下去......才有了之后的一切,有了人,有了人的思想,有了社會,有了文明。
在東方的大陸上,當人們選擇給“時間”涂上屬于自己族群的色彩的時候......二十四節氣是農歷的基礎,理當在最外環,作為構建參天大廈的主干基石。
二十四枚節氣令都被逐一點亮,其中鄭禮手中的“二十四節氣之白露令”對應虛影中的白露區,是整個圖中最亮的一部分,鄭禮正在通過它鏈接整座城市。
獲取區長之位用來自保?那就太小看鄭禮了,他恐怕是對時遷城本質最了解的“外人”。
他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那所謂的區長憑據,那被人戲稱為裝飾品印章的令牌小玩具,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靈能學第一定律,意識和物質可以相互干涉,延伸出來了一個人們耳熟人詳的公理。
“意識和物質必須相適應.......干涉物質的意識,本身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強大生命力場,但換個角度,越是強大生命力場的生物,離意識干涉物質的高維存在也越近。(第十七章)”
這是人類劍主成長的原理,是靈刃和劍主共同構建強大生命體、生命力場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用靈性材料構成的靈器,使用異能的原理。
直白點說,包括大城在內的靈器,實際上都是類似神軀的存在,必須有足夠靈魂強度(意識)的人類個體來使用,肉體和靈魂必須配套。
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大城就是神的軀體,人類的靈魂強度真能和神相比的話......那就是高維存在的神祇了,還多此一舉干啥,直接意識干涉現實多爽。
于是,人類用了老一套,類似靈刃、劍主拼出神話,他們用群體意識的集合,來頂替個體上限的不足。
結果就是,大城只有一個,鏈接大城的契約和靈刃接口,卻有足足四十二個。
此時,兩極、四方、十二部長、二十三鎮守身邊,它們的契約物都一個個被點亮。
透過手頭的契約物,他們可以感知到在城市的靈能網絡之中多出了點什么......它似乎,整座城市似乎,在狂喜?!
天空上的圖案越發清晰了,往日就是全力啟動時遷城防御體系的時候,它都從沒有露出過自己的全貌.......現在,它找到了理論上缺失的那一塊,它正變得完整!
“怎么在燃燒?!”
“一點都不熱......但我一點都不想靠近,誰去試試?”
在金色海巖市場,在無數警車和觀眾的旁觀之中,神圣的獻祭依舊在繼續。
時鯨的神之骨,正在金色的火焰中默默的燃燒,與此同時,它也一點點的消失,被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