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的離開,讓孟縣父老如喪考妣,個個痛哭流涕起來,甚至都有士紳打主意要送張順“萬民傘”來著。幸好還有清醒之輩,連忙提醒道“他人官兵來此,更兇于賊寇。若是落下把柄,恐怕我等俱不得活!”此事方才作罷。
且說眾人離了孟縣,眾將簡直如同做夢一般。天下做賊寇做到這種地步的簡直是聞所未聞。于是,眾人看著張順心里更加熱騰起來“此人果然是真命天子,不可以尋常之輩視之,若是我等立下功勞,恐怕子子孫孫吃喝不盡也。”
甚至有一些知道“黃河碑”的人物,早已對張順死心塌地,拼死也要做那開國忠臣。甚至那張慎言都隱隱約約聽說了什么“黃河碑”,寫著什么天書之類的“碑文”。
張慎言官至刑部右侍郎,學問是一等一的好,輕輕松松便解出了那所謂的“碑文”。他心中不由既驚又懼,不論此物是張順自己造出,還是天意如此,這都表明了張順對明王朝的巨大威脅。他不由暗暗下定決心,事情不能這么繼續下去了,一定要設法除去此人。
不過張順本人卻沉穩了下來,別人不知道“清”是什么,難道他自己還不知道“清”是什么嗎?現在的的滿清還是自稱“大金”,后世史稱“后金”,還沒有改名為“大清”。
只道數年后,“大金”認為明朝五行屬火,自家五行屬金,才開始改國號為“大清”,取其以水克火之寓意。
張順雖然已經開始習慣了自家“天命在身”,這一次也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他覺得很可能這就是自己穿越過來的使命吧?不然,還真無法解釋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預言。
這個時候,他一點都不慌了。他看著張慎言詭異的笑了一下,心想等到他日“大金”改了國號,我且看你如何反應!
從孟縣進攻懷慶府府城需要渡過兩條河流,而那“紫金梁”只需要渡過一條河流,所以濟源雖然到懷慶府府城遠一些,也和張順差不多同時趕到府城。
懷慶府治所在河內縣,后世改名為沁陽。顧名思義,正好城池靠著沁水。后世間俗語云沁陽城墻磚包土,周長九里十三步。意謂城墻堅牢,外磚內土,而圍繞一周九里十三步長。
這城池可比那小小竇莊大的多,更何況靠近沁水,早設立了護城河,更是易守難攻。懷慶府城中設有鄭王府和懷慶衛,雖然衛所早已稀爛,但是好歹比裸奔的其他縣城強多了。更何況城中有大明閑散王爺鄭王,懷慶知府哪里敢有所閃失,只得咬著牙下令守城。
這懷慶府共有五個城門,“紫金梁”和張順最先接觸的西側正好有兩個城門。兩部人馬到時,天色已晚,試探進攻了一下,沒有取得什么效果,便在城外安營扎寨,埋鍋造飯。
不多久,“老回回”也趕了過來。雖然此人之前與“紫金梁”有了齟齬,“紫金梁”也暫時拿他沒辦法,他也不敢和“紫金梁”徹底撕破臉皮,大家只好維持了表面的和氣。在生存的壓力下,一副既往不咎的模樣。
吃罷晚飯,營寨已經駐扎完畢,張順便帶著悟空、姬蛋前去拜訪“紫金梁”。剛好“紫金梁”也吃罷晚飯,兩人客套了一下離別之情,卻正好聽聞“紫金梁”麾下來報,“闖將”黃來兒已經趕到,一會便來拜會。
張順一聽,趕了興趣,這是他加入義軍以來,將要見到的第四個義軍統領。兩人坐了一會兒,只聽見外面一陣喧嘩,卻是進來一人,對“紫金梁”拜了一拜,沙啞著道了聲“‘二當家’,黃某來也!”
張順抬頭一看,卻見此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也就是所謂的高鼻深目長相,竟不像中原人氏。
“紫金梁”見此人笑道“黃來兒來啦,我且與介紹一位新兄弟。此乃‘擎天柱’是也,你別看他年紀輕輕,之前竟然只用千人便大破了山西巡撫宋統殷萬人大陣。世所罕見,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