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此時還在義軍大營快活,哪里想到已經有自家哥哥給自己背了黑鍋。
這這幾日又抽時間拜會了“混世王”“過天星”兩部義軍,順便從他們那里購買了不少銅器。卻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不過千余斤紫銅而已。
于是張順便把招募的銅匠叫來,問他們用銅鑄炮之事。結果此事剛提起,工匠們自己反倒吵了起來。原來這紫銅十分接近純銅,太軟難以使用,常常添加其他金屬才能鑄造。
張順從長子縣招募回來的工匠認為應當一錫九銅作為配方,而從潞城縣招募回來的工匠反倒認為使銅器堅韌,應當如鑄錢之法,四鉛一銅才行。雙方爭吵了半天,各不相讓。
張順仔細問詢了半天,才明白。原來這制作樂器的銅匠喜歡用銅錫合金,喚作“響銅”,材質堅實,最為合用;而另一方認為用“倭鉛”和銅相合,價格低廉,又堅固耐用。
其實兩種配方說白了就是他前世所在世界的青銅和黃銅之別。張順不是相關行業出身,還不甚明白。他前世看網絡小說,只道是青銅鑄炮最為合適,不知這錫青銅和鉛青銅有何區別。
他不知這所謂的“倭鉛”實際上就是他前世所說的鋅,雖然他即使知道是鋅,也不會了解這是黃銅的配方。
張順想了想自己前世在課堂上做試驗的情形,便下令道“既然大家爭論不休,干脆各自以各之配方制作出三條銅條,寬厚一分,長為一尺,試其性能,再做定論。”
至于如何試驗,張順其實剛開始也不知道。不過他琢磨了許久,畫出火炮的受力圖來,才發現當初自己造炮卻是過于草率了。
這火藥在火炮膛內燃燒膨脹,應當對火炮造成的剪切力,正好被圓形的炮體分解為拉力。如此看來,對鑄炮材質來說,抗拉強度是最為重要的性能。
然后,火藥燃燒膨脹非常迅速,理論來說應當對火炮的藥室產生的破壞力最為強大,其他不必要部分,反倒成了死重。
他繳獲的西洋炮雖然設計比較先進,張順相信經過自己科學手段驗證過的方案,或許會更加先進。
到了第二天,這兩撥工匠果然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張順便命令悟空抬過來石頭,進行拉伸測試。結果錫銅方案斷裂以后的重量,放在鉛銅方案那里,居然頂住了斷裂。事實證明鉛銅方案材質更為優秀,于是,張順便選用了鉛銅方案。
這是這“倭鉛”的需求頓時大了起來,張順又重新拜訪了幾位義軍首領,皆沒有買到“倭鉛”。原來此物價廉,竟沒有義軍去搶奪這個。
也正是若此,張順派遣義兄陳長梃不久便買回來四五百斤“倭鉛”回來,倒是解決了材料的問題。
張順好容易湊夠了便利于鑄炮的材料,自然發了狠,要鑄造一門大口徑火炮。一咬牙,張順便初步定下了五寸火炮口徑,命令銅匠先行鑄造成薄皮火炮進行試驗。
鑄造完畢,便拿火藥在藥室點燃,進行轟擊,往往將火炮的藥室炸個稀爛。附近的義軍聽到了炮聲,紛紛過來詢問情況。張順只讓人推說麾下士卒在訓練射擊罷了。
那黃虎的四個義子來到張順營地以后,天天盼著張順教授兵法。結果張順不但顧不上教授兵法,反倒平日將他們監視在家中,防止他們窺探自己鑄炮之事。
上次被黃虎強塞過來這四個小子,張順也回過味來,這是想偷師他的兵法呢。雖然張順對此不甚在乎,但是,鑄炮之事乃是自己立身之本,萬萬不可泄露與別人知曉了。
于是張順命悟空、姬蛋帶著自己親衛,日夜輪換監督,不許外人靠近試驗場地。
試驗了好幾天,也不知工匠炸爛了多少樣炮,才最終炸出火炮的理想形態出來。原來最合適的火炮形狀并非西洋炮那樣的由粗漸細型火炮,而是類似后世酒瓶形狀的設計才是最佳選擇。
幸好這種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