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順親自帶領五十騎,對著官兵軍官沖了過去。這軍官不是別人,正是榆林總兵李壁。
他自認為如今在這場戰場之上,只剩下自己這隊沒有參戰的精銳,只需自己帶領著麾下這百余家丁,擊潰和自己三百騎兵糾纏的猛將,便能毫無顧忌的沖散“賊寇”的防御步兵。
再然后前后夾擊,打破“賊寇”的包圍,便能反敗為勝。匯合自己麾下精騎,一舉殲滅“賊寇”大軍。
只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和自家騎兵進行糾纏的百余騎“賊寇”,會突然分離出來五十騎,對著自家的后背發起了決死沖鋒。
李壁作為常年和套虜騎兵打交道的軍官,對騎兵的動向最為敏感。當他聽到沖鋒聲音的時候,便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對。
他扭頭一看,正好看到張順揮舞著紅旗,帶領五十余騎沖了過來。可是這時候李壁再調轉馬頭,回身沖鋒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此人根本不慌,他大笑道“黔驢技窮耳!賊寇勉力支撐這許久,已屬不易。如今臨時掙扎,不過回光返照而已!”
言畢,這總兵竟然也不做其他準備,反倒一邊親自張開了手中雕弓,一邊命令麾下家丁反身回射。
百余騎射出的箭支,雖然稱不上遮天蔽日,可是由于都是李壁麾下拿著三餉、四餉的家丁,個個武藝高強,射術出眾。瞬間射落了張順麾下十余人,甚至有不少箭支都釘在張順身上。
有力的箭支“奪奪奪”的釘在了張順的身上,巨大的沖擊力居然把張順上身推的后仰了好幾下,差點跌落馬下。好在張順如今騎術已經有了小成,再加上他右手死死抓住了韁繩,才勉力穩坐在馬背上。
他的胸膛、腹部已經感覺到釘入鎧甲的箭頭的凸起,幸好有厚厚的絲綢保護,并沒有傷害到他的肌膚。
張順也不知道這次沖鋒到底是什么結局,敵人的箭雨反倒激起了他的兇性和狠勁。他大喝一聲道“不許還擊,徑直沖鋒!目標軍官,有死無生!”
其他人一聽,頓時也熱血上頭,放下了手中弓箭、火銃,大聲應和道“目標軍官,有死無生!”剩余三四十騎竟一往無前,向總兵李壁沖鋒過去。
李壁本道是經過自己家丁的一兩輪箭雨,讓他們見識見識什么叫神射手,便能將這支隊伍射潰。哪里想到對方蔚然不懼,自殺式的沖了過來。
好在李壁在邊地廝殺多年,本身武藝也不錯,對張順的沖鋒也不是十分畏懼。只是調整馬頭,想借助對方的速度,用手中的鐵槍將對方挑于馬下!
兩隊人馬漸漸拉近了距離,李壁麾下也紛紛放下弓箭,拿出長槍大刀等近戰武器。他們也生怕自己等人射擊之后,來不及更換武器,被對方砍于馬下。
張順坐在馬上,身體隨著駿馬的疾馳而上下起伏著。他已經能夠看到對方主帥的衣著裝束,然后開始看到對方鎧甲是護心鏡,再然后能夠看到對方冷靜的面孔!
雙方距離很近了,張順瞬間做出了判斷。他右手松開了之前緊緊抓住的韁繩,反倒緊握著手中的鋼锏,毫無征兆的把右手的鋼锏投擲了出去,這鋼锏好像一根小號的標槍,唰的一些脫手而出!
原來,雙方距離已經僅剩十步而已,張順并不認為自己的武藝能夠當面一對一能夠搏殺掉對面的將領,但是,他可以有自己的“撒手锏”!
他后世聽評書的時候,聽說過秦瓊秦叔寶有一般絕學喚作“撒手锏”,便是將手中鐵锏擲出,出其不意殺死對面將領。張順學了這雙锏以后,早已偷偷練習這“撒手锏”之法,希望能出奇制勝。
榆林總兵李壁雖非良將,但也并非庸將。他雖然沒有預料到張順的“撒手锏”,但是由于張順并沒有人教授此術,自行摸索的法門動作幅度較大,被李壁提前發現。他下意識一閃,雖未及時閃開,卻也避開了要害。
沉重的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