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賊寇”根本沒有帶領大軍威脅京師,大明朝廷虛驚一場。
崇禎皇帝不由惱羞成怒,準備下旨嚴厲處罰剿匪不力的宣大總督張宗衡和山西巡撫許鼎臣。
內閣諸臣連忙勸諫道“此二人罪無可恕,卻情有可原。他們追討不嚴,致使部分賊人成了漏網之魚,以致于驚擾圣駕。如今二人將功贖過,親自帶大軍勤王,只可小懲大誡,不可處罰過重?!?
崇禎皇帝聽了,雖然心氣難平,卻也不得不退讓一步,只是下旨責切一番而已。這崇禎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卻也知道自己并不能隨心所欲。
如今天下勤王為第一要務,若是自己處罰重了,恐怕下次京師出現危機,若無圣旨通達,各地總督、巡撫等人再也不會及時帶兵前來救援了。
處罰之事既然已經定下,可是后面的問題如何解決,崇禎皇帝也暫時沒有辦法,便問道“此事可一不可二,如何快速剿滅這些賊寇,諸位愛卿不知有何辦法?”
這時候御史張宸極上前說道“宣大總督張宗衡、山西巡撫許鼎臣等人剿賊經驗不足,情有可原。只是因為這賊寇是從陜西來的,陜西諸將頗有辦法。其中陜西將領曹文詔素有威名,士紳百姓為他編歌謠稱贊說‘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宜浽谏轿鞫啻瘟⑦^大功,陜西的賊寇已消滅殆盡,應該下令讓他進入山西幫助圍剿賊寇?!?
崇禎皇帝聽了,便問道“曹文詔的忠勇朕素來是知道的,只是入了山西,不知其人權責如何?理當調度何人麾下聽用?”
御史張宸聞言便進言道“曹文詔最善剿匪,從遼東調回關內以來。其人先后擊敗了王嘉胤、點燈子、李老柴、獨行狼、杜三、楊老柴等賊酋,基本平定了關中。”
“他剿匪以來轉戰千里,前后經歷了大小幾十次戰斗,斬首三萬六千六百多人,在參戰的將領中功勞排名第一,因此也威震陜西。以微臣之見,用兵是其長,不若命其節制調度山西、陜西諸將,一舉剿滅流入山西的賊寇。”
崇禎皇帝聞言皺了皺眉頭,心中頗為猶豫。明朝開國已久,明初軍事勛貴節制一方軍事的事情,已經很久都沒有出現過來。后來即使戰爭需要,也多是派遣文臣擔任總督、巡撫以節制諸將,像這樣用武將節制武將的事情,讓崇禎頗為擔心。
御史張宸見此,連忙啟奏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乃一時權益之計,事畢則罷,不足為后世法!”
崇禎聞言不由眉頭一展,便笑道“愛卿所言甚是,理當使曹文詔節制山西、陜西諸將。只是武將不似文臣那般,在軍中全無根基,理當防備此輩私下勾連?!?
“朕特命太監陳大金、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等人為內中軍,分派入大帥曹文詔、左良玉、張應昌各營中,名曰監軍,以督此輩不法之事?!?
諸臣聞言不由大驚,紛紛上疏反對。這不是剛走一個魏忠賢,又來了一群魏忠賢嗎?
崇禎皇帝拼命辯解,結果仍然辯駁不過朝上袞袞諸公。崇禎皇帝心中一急,不由脫口而出道“如果群臣盡心為國,朕又何必用內臣呢?”
結果崇禎這句話把眾臣給問住了,他們都低著頭默不作聲。前些日子盧象升和賊酋“盧閻王”不清不楚,如今宣大總督張宗衡與山西巡撫許鼎臣又辜負圣恩,他們如何抵賴?只得當做此事不曾發生一般,無言以對。
崇禎皇帝見壓制了群臣,不由心中一喜,連忙命令下旨執行。
且說那曹文詔得到朝廷命令以后,倍道兼行,迅速渡過黃河,抵達五臺縣。只是由于張順、“闖將”等人的救援,“紫金梁”已經及時離開了這里,和他們匯合后一起從太行山以東南下去了,曹文詔撲了個空。
于是曹文詔南下榆棗關,進入到盂縣縣內。盂縣內還有不少因為參與“紫金梁”等人圍攻遼州而被召集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