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張順已經整合了義軍,他便“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李際遇正好回報軹關空虛,無人把守,正好可以占據,以備東來之兵。張順便將從原本“紫金梁”麾下新挑選士卒選拔了一千,撥付與他,命他修整軹關,防備官兵張應昌。
這軹關便是太行八陘第一的軹關陘。軹者,車軸之端也。軹關者,通道僅當一軹(車)之險關也。
這軹關陘地處王屋山與中條山之間,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的說法。
語中的軹道就是軹關陘,這里的南陽便是先秦時期,約與孟津相對的黃河以北,太行山脈南端以南的一片廣闊地區的稱呼,也就大致是明清時期的懷慶府附近。由此可見,軹關陘便是由河東進入懷慶府的軍事要道。
只是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中華核心省份二百年無戰事,這些關卡早已廢棄,反倒便宜了張順等人。
李際遇占據此處,修整防御設施,日夜巡防,哪怕張應昌率領數千大軍來攻,也不能頃刻而破。
張順心中大定,又連忙命令“闖將”黃來兒率領大軍,北出占據碗子城,據守天井關。
此地險要之處,張順早已盡知。由于此地官兵不堪使用,多次被義軍攻破路過,所以沒有多少防守兵力。
前番“闖將”雖然領了命令,卻推諉不前。但是先逢二當家“紫金梁”葬禮,又因張順盟主之位登臨典禮等事耽擱,張順也不再追究,只是再次嚴厲命他前往。
這次“闖將”黃來兒倒也老實,一聲不吭,便率麾下四千人馬前去,據守了天井關的碗子城。
至于留守濟源的人選,張順和麾下宋獻策、張慎言、李信商議許久,才下令任命張慎言為留守總管,徐子淵為糧草總管,蔣禾率領一千步卒,為防御總管,協調“掃地王”八百士卒,一同防守濟源,同時負責運輸糧草之事。
其余人馬“八大王”三千,“亂世王”三千,“活曹操”二千,“九條龍”五百,“破甲錐”七百。外加張順麾下“左金王”五百騎兵,“革里眼”五百騎兵,劉成五百騎兵,外加步卒三千一百人,共計一萬三千八百人出征。
此時,二當家“紫金梁”身死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張順借勢宣稱“我舜王如今繼承二當家‘紫金梁’遺志,統合天下三十六營兵馬,率十萬大軍東征。欲破三府,戮三王,以報二當家殺身之仇!”
張順及麾下其他義軍,皆身著孝衣,白盔白甲,以示勢不兩立、報仇雪恨之意。
其實,義軍手中根本沒有那么多白衣白甲,大多數士卒系了一根白布拉倒。只是這聲勢造了出來,由不得鄧玘、左良玉穩坐彰德府。
張順等人宣傳的所謂“破三府”,便是黃河以北的河南北部懷慶府、衛輝府和彰德府。“戮三王”,乃是指懷慶府城內的鄭王、衛輝府城內的潞王和彰德府城內的趙王,三位明朝王爺。
那鄧玘、左良玉之流不過是個小小的總兵罷了,哪里敢擔如此大的責任,只得棄了圍剿武安縣和林縣的義軍,倉促整頓軍隊,前來應戰。
而張順率領大軍,至懷慶府城,卻不圍不攻。他前番也曾和其他義軍圍攻過懷慶府,深知懷慶府城墻高大,防守嚴密,不可驟破。
他便率領大軍繼續西行,過修武、獲嘉等縣,直至輝縣乃至,直接威脅衛輝府城。
這衛輝府城比不上其他兩個府城,那懷慶府內有懷慶衛,彰德府內有彰德衛,雖然皆不堪戰,守城之時好歹也能根據花名冊拉出人馬出來。
而這衛輝府城內僅僅有一個衛輝守御千戶所罷了,比不上另外兩府城,好歹也有一個五千多人的衛所,哪怕吃空餉再嚴重,士卒再不堪使用,拉出來千余人馬還是足夠了。而這衛輝府滿打滿算也拉不出五百士卒出來,真是可憐可嘆可悲吶!
城中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