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
?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煩惱韶光能幾許》
煩惱韶光能幾許,腸斷魂消,看卻春還去。只喜墻頭靈鵲語,不知青鳥全相誤。
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巫山路。開眼新愁無問處,珠簾錦帳相思否?
?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花外寒雞天欲曙》
花外寒雞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渾無緒。檐際高桐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屏上羅衣閑繡縷,一向關情,憶遍江南路。夜夜夢魂休謾語,已知前事無尋處。
?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霜落小園瑤草短》
霜落小園瑤草短,瘦葉和風,惆悵芳時換。懊恨年年秋不管,朦朧如夢空腸斷。
獨立荒池斜日岸,墻外遙山,隱隱連天漢。忽憶當年歌舞伴,晚來雙臉啼痕滿。
?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叵耐為人情太薄》
叵耐為人情太薄,幾度思量,真擬渾拋卻。新結同心香未落,怎生負得當初約。
休向尊前情索莫,手舉金□,憑仗深深酌。莫作等閑相斗作,與君保取長歡樂。
?
金樽?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一》
落蕊殘陽紅片片。懊恨比鄰,盡日流鶯轉。似雪楊花吹又散,東風無力將春限。
慵把香羅裁便面。換到輕衫,歡意垂垂淺。襟上淚痕猶隱見,笛聲催按梁州遍。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二》
斜日危闌凝佇久。問訊花枝,可是年時舊。濃睡朝朝如中酒,誰憐夢里人消瘦。
香閣簾櫳煙閣柳。片霎氤氳,不信尋常有。休遣歌筵回舞袖,好懷珍重春三后。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三》
風蕩春云羅樣薄。難得輕陰,芳事休閒卻。幾日啼鵑花又落,綠箋莫忘深深約。
老去吟情渾寂寞。細雨檐花,空憶鐙前酌。隔院玉簫聲乍作,眼前何物供哀樂。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四》
漫說目成心便許。無據楊花,風里頻來去。悵望朱樓難寄語,傷春誰念司勛誤。
枉把游絲牽弱縷。幾片閒云,迷卻相思路。錦帳珠簾歌舞處,舊歡新恨思量否。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五》
誰遣春韶隨水去。醉倒芳尊,忘卻朝和暮。換盡大堤芳草路,倡條都是相思樹。
蠟燭有心鐙解語。淚盡唇焦,此恨消沈否。坐對東風憐弱絮,萍飄后日知何處。
?
清代·王鵬運《鵲踏枝其六》
幾見花飛能上樹,難系流光,枉費垂楊縷。箏雁斜飛排錦柱,只伊不解將春去。
漫許心情黏地絮,容易飄飏,那不驚風雨。倚遍闌干誰與語,思量有恨無人處。
?
清代·李雯《鵲踏枝落葉》
慘碧愁黃無氣力,做盡秋聲,砌滿欄干側。疑是紗窗風雨人,斜陽又送棲鴉急。
不比落花多愛惜,南北東西,自有人知得。咋夜小樓寒四壁,半堆金井霜華白。
?
“小樓昨夜又東風。”
?
清代·鐘蘊《鵲踏枝游園》
眼見秋來秋已盡。紅蓼開殘,秋也無光景。竹外漁歌低自應。一溪落日平如鏡。
薄暮輕寒霜降近。斗草籬邊,翠色看猶嫩。怪煞主人常抱病。從教蕪穢黃花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