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范的回城,迅速由仆從稟報給了孫權和張昭。
站在廳堂門口處,看著呂范的背影,依舊伏跪在地,聲音哽咽不能自禁。
與張昭對視一眼,孫權沉默不語。
他無法理解這種感受又似乎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呂范從家鄉出來投奔孫策的時候,就已經將畢生都托付給他了。
卻不想孫策創業未半而中道奔殂,連帶著他的夢想可能也一同消亡了。
然而呂范已經人近中年,胸懷中的壯志還能激蕩多久呢。所以此時的他既傷感又彷徨,孫策的離去,仿佛直接讓他失去了指路明燈。
悄然上前扶起呂范,孫權面露哀傷,“子衡先起身吧,兄長離去大家都很悲痛,但是逝者已去,生者卻還要繼續。”
安慰著呂范,好似此刻死的是他的親人,而不是孫權的兄長似的。孫權也很無奈,其實說實話,他與孫策的相處時間還真的沒有呂范多。
當年他隨吳夫人一起在都江,后來由呂范接到曲阿生活,孫策也時常會邀呂范來家用宴,以致孫權也比較熟悉他。
于呂范而言,孫策對他有知遇之恩、國士之禮,所以他必須以國士待孫策,報之以性命!
想到這里,孫權心下也不由感嘆,孫策其實真的很優秀。
“少君,臣心中悲痛,禮數不周,還請見諒!”
“無妨!子衡為人我自是知曉!”輕輕寬撫呂范后背,將他引到了偏堂。
三人落座,良久的沉默無言后。孫權看向情緒稍微穩定一些的呂范,開口道“子衡,如今吳郡局勢危機,你此番回來,或許可以幫上大忙!”
面上露出訕笑,呂范訕訕回應“我以為少君不會再用我!”
神情微怔,孫權隨即也微笑擺了擺手。他也不由想起,當年的囧事,當初孫策初定江東的時候,呂范典主財計。
孫權當時年少,曾經因私事有求于他。呂范說要先稟報孫策,不敢擅作主張,后來還因為此事與他鬧了不愉快。
此時,再想起以前舊事,孫權也不由唏噓。記憶中,當年有兄長庇佑的日子,真的很無憂無慮。
“不曾想子衡心中依舊介懷此事。”面容和煦,孫權溫聲,“你與兄長相知,我又怎不知你才干!如今江東正值用人之際,我又怎會棄你不用!”
聞言,呂范面容隨即也肅重起來,起身撩袍伏跪在地,“范不才,得少君不棄,愿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趕忙上前攙扶起呂范,孫權口中不由嗔怪,“子衡這又是何必!你我也算是舊時,傾心相交而已。”
將呂范引回座位落座后,孫權又與他就往事唏噓一番。全程作為陪同的張昭都沒有說話,默默的看著孫權的表現,心中也不禁感嘆,一直聽聞孫權性度弘朗。
卻不想他禮賢下士的也已經至此!心態慢慢改變,或許孫權真是一位可以輔佐的明君之主。
“主公,不知子衡此番回來,有何職務可以安排與他!”見二人往昔回憶的也差不多了,張昭遂拱手向孫權咨詢道。
親切的抓住呂范的手腕,孫權想了想,“不若依舊行征虜中郎將守吳郡如何?有他在這里,我心里更安穩些!”
“如此也好!”想了想,張昭附和道。
接著,三人暢聊了片刻后,才讓張昭領他離去。負手在房間來回踱步,其實孫權也沒有辦法,呂范手中有當初孫策賜予的一批兵馬。
此時收了他的兵權,顯然不合適,所以他只能暫時以原職位穩住他再說。
同時這又讓孫權心中不由想起了江東后期糟糕的部曲世襲制度,顯然這樣的制度會讓中央無法集權,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發動戰爭。
可前期也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吸引大量的豪族、猛將前來投奔,比如甘寧,他之所以愿意投奔,就是因為他手底下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