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孫暠書信完畢,孫權大致看了幾眼后,直接讓人送往孫靜處。
至于剛才有人假冒信使的事情,眾人都沒有提及,兩軍對峙,有人濫冒信使也常有。
不管信中說了什么,既然孫權沒有追究,周瑜等人自然不會沒事找事。
再次安撫了一陣孫暠后,孫權直接讓軍卒拔營往吳縣歸去。原以為孫權這么順利解決烏程問題,會直接往會稽巡視一圈,卻沒想到他直接就回去了。
孫暠以定武中郎將屯守烏程,也算是手握重兵了,三千人的大軍,自然不能走水路,于是繞著太湖半圈,沿著陸路返回吳縣。
而隨著烏程三千兵馬調動,整個江東的局勢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原本由孫暠鎮守的地方也出現了不穩定,富陽方面,虞翻在得知孫權收服孫暠叛兵后,竟獨自楞在富陽官署里,良久無言,也不知在想什么。
而在富陽養老的孫靜,也同時收到了孫暠的書信,幽幽長嘆一口氣。他也知道自己這長子不甘心永遠不如孫堅那一支。
原先,孫策勇猛無敵名聲響亮統領江東也就算了,可如今孫權也能在勇武和智略方面將其壓制,恐怕會對他造成不小的打擊。
心中無奈,孫靜最終也沒有什么過激反應,只是希望長子能夠戰勝這次挫折,重新成長起來。數日后,孫靜也收到孫權表他為昭義中郎將的任命。
也就意味著他可以擴充手里的軍隊了。
而隨著任命抵達富陽的同時,余姚朱然手中也愕然捏著一份任命。
因朱然治理余姚功勛卓著,特加其為折沖校尉,募三校兵馬駐守余姚。
愣愣的捏著手中蓋有討虜將軍印信的任命,朱然也是一臉惆悵,這孫權也太任性了,在才來余姚沒多久,連人都沒認全,就因為功勛加折沖校尉?
還功勛卓著!長嘆一口氣,他恐怕是怕自己偷懶,故意給自己定的這個艱巨任務。
漢制伍長領五人,什長管十人,隊率五十,屯長百人,曲軍候兩百人,司馬四百人,校尉八百人。孫權讓他招募三校就是兩千四百人,還要訓練成軍。
這一刻,朱然感受到這根本不是褒獎,這是壓力啊。
而此時吳縣城
孫權也很是郁悶,從烏程回到吳縣后,原以為的吳中作亂并沒有發生。
并不是四大世家懼怕他的兵威,而是潘璋這貨一時大意,在監管吳縣城的時候,讓那三名刺客跑?;蛟S是收到了張家的消息,再不走就要死在孫權手上。
那三名刺客趁著徐盛不在,監管不嚴,瞅準空隙直接逃了出去,也沒有張家接應。潘璋讓人追了許久,還是讓他們跑到了廬江。
而廬江太守李術在得知消息后,居然直接收攏了叛逃者,并無視潘璋的追捕人手,將他們驅逐回來了。
潘璋自然也因為此事被孫權臭罵了一頓,這直接讓他之前計劃的事情都破滅了。
在感嘆吳郡世家手眼通天的同時,孫權還是不得不感嘆,他的影響力終究還不足以威懾江東。
其實相比于中原,雖然將東占地廣袤,但人口著實是少的可憐。僅僅以廬江郡為例,江北的狹小山郡,境內一半土地都被大別山占據。
然而即使這樣后漢書中記在的,卻是十四城,戶十萬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萬四千六百八十三。
同時期土地面積幾乎是其二倍的會稽郡,也只是十四城,戶十二萬三千九十,口四十八萬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見越往中原,人口越是密集,即便土地小,但人口卻遠遠超過南方。
是以廬江作為江北一個平凡的大郡,對于江東也有些嗤之以鼻,而到孫權接管的眼下,那廬江太守李術顯然是不服氣孫權的。
并沒有勃然大怒,也沒有瘋狂叫囂,孫權只是讓張昭以將軍府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