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賦文章是文人用來,表達情感的最直接方式。
而往往一篇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文章,會獲得閱覽者很大的認可。
就好像現在的孫權,此刻將軍府內的眾文士對他的認識都發生了改變。
原以為江東孫氏善戰,武力強悍,如今再看,那勇武是孫氏的遺傳,但顯然孫權還有他自己的特點文化積淀足夠。
這與孫策或者孫堅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孫堅當初即便多年縣丞出身,但還是被人認為是武將。孫策更是在壽春的時候,就被中原人譏諷江東無飽學之士。
如今被中原人都認可的王仲宣的才學,與孫權的文章一對比,高下立判。
這讓一眾江東屬臣就不得不對孫權的認知重新拔到新的高度了。
孫權不僅是如今的江東之主,更是當下江南面向中原的一方名片,作為江南的頂級才俊,若能以文韜武略懾服中原的話。
自然也會讓一眾從屬心中都會多增添一分驕傲。
隨著張昭與蔣琬的出口稱贊,堂內陸陸續續又多了些褒獎,其中顧徽和陸遜看向孫權的目光則明顯發生了變化。
作為江東世家的他們,向來都是輕視豪族出身的孫氏的,即便孫權前番通過謀略手段,強勢打壓了江東世家,但仍然改變不了他們的心態。
始終認為孫氏只是掌握了軍事,他們在積蓄力量,等待機會,等到江北諸將衰亡,孫氏開始后繼乏力的時候,他們必然會掀起一波大風浪,重新把控江東軍政。
雖然面上沒有表達出來,但在心里在潛意識中,對待孫氏政權他們選擇的是隱忍。
至少在滅了張允及眾多江東豪族后,他們是元氣大傷的。
然而,隨著孫權收山越、入荊州等一系列動作的展開,現實帶給眾江東世家的不安越來越多。
山越人力的大量涌入,沖淡了江東豪族把持的人口資源優勢。荊州地域的擴張,更是將江東由吳郡世家為主導,徹底向江南士族大融合推進。
士族不再是以江東世家為尊,也導致知識、官僚體系開始出現交錯,江東與荊南的交錯,而面對這樣的交錯,此時的江東諸世家根本無力反抗。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孫權進行人事更迭,江南一體化,將政權有東南一隅推向整個大江以南。
而隨著孫權數次戰爭的勝利,已然奠定了他在軍中無人可以撼動的堅實地位。
甚至可以說,荊南與孫策舊部已經盡數被他降服,江東世家根本無力回天,只能作為參與者,成為孫氏政權的一份子。
至于孫權變更政治中心,新辦州學,這些長久的規劃,無一不是在預防將來某一方勢力一家獨大而做準備。
而就在剛才,孫權流露出其驚人的才情后,終于成為壓垮江東世家心理執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們輸了,徹徹底底的輸給了孫權。從今以后,若再想將家族壯大,只能以迅速團結在孫權的麾下,成為主干力量,這樣才能在今后孫氏這駕馬車奔馳的時候,不被甩下來。
同樣,劉巴、蔣琬等人也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
金陵距離荊州不遠也不近,他們屬于異地作戰,更要打造好強勢的政治能力,盡可能的拉攏來更多的本土盟友。
這樣才能確保他們今后在孫氏政治集團中的地位。
幽幽瞄了眼蔣琬,劉巴嘴角微微露出笑容,雖然他不知道蔣琬有意還是無意的,但他可以肯定,在孫權那里,蔣琬必將成為將來荊州系的領軍人物。
如果沒有其余荊州士子加入的話。
這是很難確認的,雖說荊南與荊北有隔閡,但面對江東系的話,荊州系最后肯定還是會抱成一團的。
而且劉表年事已高,說不得還有幾年就沒了。那時候為了擴大孫權勢力中荊州系的力量,劉巴及眾荊州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