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在講武堂的表現,孫權并沒有當眾褒獎。
所以即便眾將也發現了陸遜的一些不尋常,但在他低調的掩蓋下,便也沒有人去過分刻意頌揚此事。
畢竟軍銜榜上前列的都是戰將們,大家也都是在看著他們龍爭虎斗。
而隨著建安五年冬季的來臨,江南大地也寒冷了起來。
江南的冬天也還是冷的,裘袍大氅,濕冷的氣候比其北方來說,更顯的冷冽了些。
這是孫權在漢末經歷的第一個冬天,也是孫氏威震江東的伊始。
當年孫策短短數年間,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及江東六郡,令天下人震驚,可如今孫權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將孫氏的名聲傳遞到了整個大江以南。
如今天下人但凡提到南方,一定繞不開的就是孫權。比之孫策,孫權要迅猛的多。
幾乎是走馬下江淮,舟船入荊南。
這份所向披靡的悍氣,至少如今北方兩個雄主,曹袁年輕時是達不到的。
而今天下局勢三分,北方、中原、南方,雖然相對來說南方實力基礎都較為薄弱,但北方和中原兩地卻已經勢同水火。
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后,直接令麾下大將張遼、夏侯淵兵入東海,受降賊首昌豨,而后配合臧霸對青州袁譚部形成了合圍。
而失去河北袁紹優勢兵力與糧草支撐的袁譚,也只得節節敗退,戰線同樣收縮到了黃河以北。
在這期間,袁紹也無能為力,河北諸郡縣,在其戰敗后,多有反叛。袁紹只得先行平叛,辛虧其麾下還有張郃、高覽二將,外加從南方而來的袁胤。
在袁胤的建議下,袁紹收縮大河以南的防線,全部撤到了河北,對并州黑山賊進行了招撫,讓其子袁譚回到了鄴城。
而三子袁尚雖然得寵,但由于南方孫權的迅速崛起,也讓袁紹開始看重諸子的武略,于是袁譚再一次進入了袁紹的視野。
與歷史一樣,田豐在袁紹兵敗后,還會被殺了。但沮授卻并沒有被曹操抓獲,所以依舊還是袁紹的謀士。
在沮授的建議下,袁紹一邊穩定河北的同時,一邊與江南的孫權開始接觸。
畢竟孫氏當年也算袁氏的顧吏,這種情況下,作為袁氏當今的代言人,袁紹天然與孫權有一份聯盟關系。
而孫權這方面也極為配合,遠交近攻的策略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江東諸文武自然不會不知道,于是孫氏與袁氏的交流也頗為密切。
但孫權也并非實誠忠厚人,在與袁紹勾連的時候,同時又與北方的曹操眉來眼去,盡說一些奉許昌朝廷的官話,今歲孫權也向朝廷納了貢。
獲得了嘉獎,改拜孫權為征南將軍、開府假節,使平定江南諸賊亂。
許昌承認了孫權占領江南的合理性后,又將他限制在了江南,也就是說,今后,孫權主要的軍事攻略行動只能在大江以南。
說白了,朝廷只承認你攻交州,其他地方,你若敢動,就是在公然藐視朝廷威嚴,曹司空頃刻便會率兵南下。
至于孫權向曹操提的平分荊州的方案,曹操并沒有回應。
或許他不屑與孫權合作,或許他想獨吞荊襄,更或者說他接下來的戰略規劃是攻取江淮。
這些孫權都只能去猜測,曹操并不會給他明確的允諾。
戰亂年代便是這樣,爾虞我詐間,哪里有利益,就會選擇哪里。
如果說劉表為了奪回荊南,愿意用荊北一郡來換取,那曹操自然會義無反顧的配合劉表,攻打江淮,兩線壓制孫權。
當然孫權也不是吃素了,他與袁紹之間的交流,或多或少都會漏一點讓曹操知道,他只能好好思量清楚再去決定方略。
于是,建安五年的冬天,就在這樣一個安靜的氛圍中緩緩渡過。自黃巾之亂以來,大漢天下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