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諾的這些官職,之前使者互相傳信的時候,孫權已經向曹操表達了。
孫權的要求更夸張,他要的是揚州牧兼徐州伯、大司馬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督南方諸軍事。
顯然,這樣的要求,曹操是不會答應的。畢竟此時的曹操也還只是,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大司馬乃是太尉別稱,相當于掌管天下兵馬調動大權。
若再將揚州、徐州劃給孫權,那真的就是讓他孫氏在南方裂土封王了。雖然現在的官職也差不多,但多少有些區別的。
車騎將軍是曹操自己讓的,回去他能給自己補個驃騎將軍什么的。行州牧是則是許了孫權任命郡守的權力,可以更好的掌控軍政。其實這些孫權現在已經在自己做主。曹操只是順水推舟給了他一個正當名頭,卻并沒有明確的將揚州、徐州劃分給他。
至于使持節,曹操就沒有再削弱了。畢竟,不管怎么削弱,孫權只要手握刀兵,想殺誰還是可以直接殺誰的,名義上的限制沒有任何意義。
使持節、持節、假節,三者還是有區別的。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得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所以這次擊敗曹操數萬軍隊的戰果,基本上也就是明確了孫氏對淮河以南的統治權,軍政任命權,已經軍事行動權。
至于像歷史上袁術一樣稱王稱帝,孫權是不會傻到那么去做的。他下一階段的主要方略,就是趁著北方袁曹大戰,來積蓄南方的勢力,并一步步蠶食、滲透中原,穩固孫氏的統治。
其實孫氏的統治,直到現在都是極其不穩定的。根基還是很虛浮,不說荊南只是大致的籠絡住,就是僅僅揚州各郡還需要再江淮凝聚鞏固一下。
孫權需要漸漸削弱江東軍的概念,畢竟江東漸漸已經不足以代表孫權的勢力了。數年的積攢醞釀,厲兵秣馬后,只要北方有變,南軍必然可以北伐!
和談在曹操允諾孫權這許多官職后,也漸漸走向了結束。至于參與同盟方的劉備,目前只是孫權的附庸勢力,并沒有獲得戰勝后應有的待遇。
曹操甚至都沒有提及劉備,在孫權接受他代表朝廷的任命后,稍微寒暄幾句后就離開了。
雖然縱橫天下多年,城府極深,但面對敗給區區未弱冠的青年,曹操還是抹不開面子的。
至于后面關于郭嘉、于禁、徐晃的歸還,則需要曹孫雙方繼續派使者溝通了。
不過從孫權的想法表態上來看,這三人,若沒有近萬北地戰馬,恐怕是很難從孫權手上帶走的。畢竟,這一次的官職,只是為了贖走富波城內被困的曹操等人的性命。
數日后,曹操率領卸了兵甲的大軍,緩緩出了富波城,向北歸許昌去了。
孫權自然不會讓曹操再帶刀兵,只留了曹操要求的五千人精銳軍兵甲,其余郡國兵兵械盡數被收繳了。此戰在富波城南,迫降了近萬人。隨曹操躲入富波城的也有萬余。
彼時情況不明,東有騎兵,西有伏兵,中間還有精銳江東軍,為防止全軍覆沒的危險,曹操只能先下令向富波城內轉移。
畢竟若是江東軍不強,即便退入了富波城,曹軍依舊可以殺出來。然而若真有大軍埋伏,全軍覆滅的危險可是不能輕易嘗試的。
城外的高坡上,默默瞧著緩緩北行的曹軍,劉備此刻心下五味雜陳,征戰多年,他總是被曹操打的四處逃竄,卻不想孫權還是厲害的后,曹操率領卸了兵甲的大軍,緩緩出了富波城,向北歸許昌去了。孫權自然不會讓曹操再帶刀兵,只留了曹操要求的五千人精銳軍兵甲,其余郡國兵兵械盡數被收繳了。此戰在富波城南,迫降了近萬人。隨曹操躲入富波城的也有萬余。
彼時情況不明,東有騎兵,西有伏兵,中間還有精銳江東軍,為防止全軍覆沒的危險,曹操只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