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周故和周緣兩個人會那么大方,直接給了他一門道術,原來這門道術,少了關于修煉前置條件的部分。
一般修煉法術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前置的要求,比如說要學會某些小術,并且將其修煉到一定的程度,鄒橫所掌握的風吹焰法術就是如此。
這些前置的條件,固然是給法術的修煉,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其實也是指明了法術修煉的脈絡,并不完全都是壞處。
如果一門法術的修煉,完完全全讓你去憑悟性領悟,那么想要掌握這門術法,恐怕只有那么幾少數的人能夠做到,其他的人可能就要靠水磨工夫,慢慢的看能否掌握了。
周故和周緣送給鄒橫的這門道術,名字叫做搬山大術,顧名思義,效果就是能夠搬動大山。
而作為一門道術,最終呈現出的效果是如此,可是道術所包含的效果卻不止如此。
這門搬山大術,它的效果是能夠搬動大山,同時也有著能夠截斷地脈,增強氣力等等的效果,總之它能發揮出的效果怎么樣,還要看學會這門道術的人怎么去使用。
不過想要掌握這門搬山大術,條件是非常苛刻的,現在麻煩的是,鄒橫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前置的條件是什么,需要他將哪些術法,掌握到何種程度?
這并不是說,鄒橫就沒有辦法修煉這門道術了,只是說鄒橫想要學會這門道術,完全就要靠他自己去摸索了,他可以憑著自己的猜測和分析,學會一些可能與之相關的術法,說不定就成功了,反正術法的前置,總歸是和術法息息相關的。
在大致瀏覽了一下搬山大術的內容之后,鄒橫在大帳之中盤腿坐下,將手中的這張玉書放在自己的雙腿上,然后開始靜靜的運轉體內的法力,進入了修煉的狀態。
玉書作為記載著道術的載體,其最大的優點,并不在于能夠承載文字,而是其能夠承載意境,這種意境,源自于著門道術之前學會的人,后來者體會其意境,能夠更加容易得學會這門道術。
鄒橫在運轉法力之后,很快就進入了修煉的狀態,與此同時,他將一部分法力注入到玉書中,頓時,鄒橫就感覺到了一種狂猛厚重的意境。
他的腦海之中仿佛看到了一幅畫面,他看到了一個身高數百米的巨人,立在一座小山前,伸手抓住了那座小山的山峰,然后猛然一用力,將那座小山從地面下拔了起來。
這個過程中,地面在不斷的顫動著,一些細微的裂縫,也出現在了地面上,一直等到個高大的巨人,將那座小山從地面上拔了起來,大地這才恢復平靜。
而緊接著,肩膀上扛著一座小山的巨人,腳步沉穩的往前走著,很快他就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這個時候,巨人將肩膀上扛著的小山甩到了大河的中央。
在小山落地之后,很快就在河底扎根,重新和地脈連接在一起,仿佛原本就是一座屹立在河中央的小山。
而大河的河水,因為小山的出現被一分為二,任憑河水如何重刷,小山就是穩穩的屹立在河中央,將河水分流。
看到這樣的畫面,鄒橫心中升起的一絲明悟,對于這門搬山大術,他好像有了那么一絲絲的領悟,可是這么一點領悟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可能讓鄒橫這么快就把一門道術學會。
睜開雙眼之后,鄒橫看看自己腿上的玉書,他發現這張玉書表面的顏色,似乎變得稍微暗淡了一些,沒有之前那么有光澤了。
對于這一點,鄒橫也沒有太感到意外,玉術雖然能夠承載之前修煉者的修煉意境,可是,隨著玉書中的意境被人感應的次數越多,慢慢的就會被消耗掉,直至徹底的消失,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鄒橫得到了這頁玉書,之前絕對被看過不少次,里面殘留的意境已經不多了,鄒橫估計,最多使用個一兩次,恐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