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請大家?guī)兔ν扑]、收藏吧!!!
那志明重新登上了飛往燕京的飛機。
這距離他當初跟著王粵芙離開時已經(jīng)超過了兩個月的時間。
可以說在這兩個多月里,他干了很多事,這些事可以保證即便是他從現(xiàn)在就停止做事,開始休息,他也會在后世的某一天成為世界首富,身家達到千億美金跟玩兒似的。
但是人活著最大的樂趣不就是折騰嗎?
尤其是利用自己先知先覺的神棍特性,去搶占那些后世大拿們的一些氣運,過程和結局肯定是非常舒爽。
這次他拿的是香江護照,上面標注的十六歲年紀,讓他可以直接跟英航金發(fā)碧眼的空姐說
“普利斯,給吾蜜訛卡普噢夫別(四聲)啊。”
其實他倒不是饞紅酒了,而是要為自己來時被人鄙視討個說法。
不過他也沒過分的去要紅酒和白酒,只是要了一杯啤酒,這已經(jīng)讓他很是心滿意足了。
經(jīng)過了五個小時的飛行,在燕京機場出來后,那志明取回行李走進了廁所,僅僅幾分鐘后,他就又恢復到了一個內(nèi)地普通孩子的樣子。
這一次他雖然不是自己回來的,但是從機場一出來就和大家分開了。
李新宇要去原來單位和全國各地去找他以前的弟兄,暫時不能跟著那志明,不過以現(xiàn)在內(nèi)地的治安狀況,剛經(jīng)歷過一九八三年這次空前絕后的治理,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而其他的十人,則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一個人,留在燕京配合王義元把總部建起來。
余下的人都去福星市,不過卻是要干兩件事,一部分三個人與福星市教育局合作,把藍翔職業(yè)技術培訓學校辦起來。
剩下的六個人,則先在福星市把那五個工廠建起來。
這五個工廠分別是服裝廠、鞋廠、電子元件廠、摩托車廠和一個方便食品廠。
其中的服裝廠很簡單,福星市有兩個國有毛紡廠,原材料和熟練工人都不短缺,最主要的是那志明清楚的記得,應該是從八四年開始,一紡和二紡這兩個國有企業(yè)就開始走下坡路,每年開工的時間不少,可是收入?yún)s是總在減少。
不管是收入還是別的機會,在內(nèi)地的管理模式下,大家都沒有什么工作積極性。
這是因為大家都在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機制中僵化了思維,對于市場逐漸放開的經(jīng)濟模式不適應,管理人員與時俱進的理念根本就沒有。
而同時期的南方地區(qū)的同類型企業(yè),則因為危機意識強烈,對于市場需求的把握比較及時,應對靈活,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占領了市場。
那志明此時瞄準的市場目標卻不是同類型的競爭企業(yè),他要接國際大品牌的代工訂單。
此時的國際大品牌,為了降低成本,已經(jīng)開始把生產(chǎn)的環(huán)節(jié)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
那志明命令王粵芙一邊在這邊投資建廠,一邊與需求方談代工合作。
這個趨勢會持續(xù)到千禧年來臨,到那時再考慮自己發(fā)展出一個或是幾個品牌來。
電子元件廠就有意思了,那志明記得原先就是這個牛濤在任期引進的合資項目,是由原來福星市晶體管廠與香江某個小私人作坊合作建成的。
當時這個香江人冒充一個大公司老板來到福星市騙吃騙喝,沒想到這邊竟將他當成了財神爺,趕鴨子上架談成了這個合資項目。
至于最后到底誰出的資,那志明當年也沒聽說,不過卻知道這個小老板就此發(fā)了家,后來的生意做到全國,乃至東南亞。
現(xiàn)在那志明卻不是以那廝的路數(shù),而是認真的跟福星市談合作,他要開創(chuàng)一個時代。
投資鞋廠很簡單,業(yè)務分為兩塊,皮鞋這塊暫時就是挖老師傅,做純手工的。
這個那志明已經(jīng)和王粵芙商量好了,在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