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那志明說的沉穩中透著自信,雖沒有慷慨激昂,卻也是帶著一種霸氣側漏。
而聽的人也很是配合,兩位經理都是點頭稱是,就差站起來給那志明鼓掌了。
那志明說到這里,話鋒一轉
“我一直認為,論起這做生意么,除了有前瞻性的眼光,還要有用資金換時間的魄力和方法。
一門生意,你投入小資金去做那他就是小生意,小生意掙的就是小錢。
而你投入大資金,把規模做大,那就是大生意。
現在國內各行業的市場份額還很分散,按照我以前的想法,或許會用大概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在各個行業里都占有一定的份額。
而現在我的想法又有改變,我在想,你在發展的時候,人家也在發展。
除非,你一開始就比別人的成本低,占領市場比別人快。
所以,只有一個辦法,要從規模上打敗對手。
我這次回香江融資,希望融資達到五個億香江元的規模,這樣我才能在后面的投資中占據制高點。”
他一邊說話,一邊的手里也沒有停頓,給對面兩位斟好茶,自己也喝了一杯,然后接著說道
“我知道如果像之前第一次那樣融的話,五個億并不算什么,香江這個地界兒上,有錢人太多了,他們的錢躺在銀行里吃利息可不合他們的本意。
可是這次我要換成另兩種模式
第一種,增資擴股,我要放出一部分公司的股份,這就需要投資人對我們公司的未來發展有足夠的信心,愿意跟我們公司緊密合作,將來榮損都是一體。
這部分就以每一個百分點的股份,作價一千萬香江元來認購,我準備放出去百分之十的公司股份。
你們是最先與我接洽的基金經理,我給你們一個先知先覺的機會。
三年后我還會增資擴股,到那時,每個百分點的作價將達到兩千萬香江元。
第二種,我依然會募集項目資金,不過這次的玩法兒就跟以前不同了。
我會給出準確的項目,每個項目的發展周期都不太一樣,回報全憑自己的眼光。
這部分的規模,我準備募集一億五千萬到兩個億香江元。”
坐在對面的李楊兩位就有些發蒙,他們辛辛苦苦打拼了五年的時間,手里面管理的資金規模不過才一千多萬。
就這,都在香江的金融圈子里,已經算是混的不錯的。
可是跟人家一比,就這份氣魄就已經差的不知到哪里去了。
這時那志明又開口道
“李生、楊生,我們四海譽合集團現在就要組建金融部,現在需要一個領頭的人,你們二位是不是有意呢?”
這正是先前試探他們結束后的議題,先試探,再給他們挖坑畫餅,現在正是火候。
兩人的眼睛里都是一亮,可是又都有些猶豫。
這是一個機會,他們自己創業到今天,見多了也遇多了溝溝坎坎。
知道憑借著個人能力,想要發展到行業巨頭的規模,很有難度。
正如他們自己所說,他們的專業是學金融的,對于全球范圍內的成功案例分析研究的不能再透徹了。
一個像他們倆創辦的這種小公司,在現在香江這樣的繁榮發展趨勢中活著非常的容易,但要想做大起來,就很難。
當然也不能說就一定沒有機會,但是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兩個人都不是那種生來偏執,一往無前的個性,想要達到更高一個層次,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掙扎了一會兒,還是李斯同先表了態
“那生,說句實話,我們兩個的公司,目前都已經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這個行業就是這樣,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想往上走就一定要有一個契機,可是這契機實在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