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被紅豆派出去的寧王軍不厭其煩的解釋洗了腦,京畿一帶老百姓的流言逐漸地變了風氣,再不提寧王密謀造反的事情了。
本來人心惶惶的街頭漸漸又穩定了下來,市面也再度復蘇繁榮,一直困擾大家的危機似乎煙消云散了。
但街面上的繁榮卻使兩個人極不淡定,無須說他倆就是賀明和寶琴。
寶琴一聽說寧王不造反了,立刻憂心了起來。
自己的買賣鋪面都已經開始拋售了,寧王若不起兵,那損失可就大去了。
所以,她這些天每日都找賀明嘟囔此事。
賀明雖然心煩,但市井口風咋變也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本來賀明還在懷疑事情如何泄露出去了?正想著追究,卻發現這些民間的流言蜚語對他很有幫助。畢竟連京畿地區都鋪天蓋地的謠傳寧王會造反,那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但如今,百姓的話風突變,讓賀明始料不及,本來篤信的念頭也漸漸有所動搖。
他安撫寶琴道:“沒關系,不要慌,百姓們都知道些什么?無非是以訛傳訛而已,我這就給我舅舅寫封信,問個清楚。你先等我幾天。”
賀明的舅舅是軍曹,雖然無法窺探到機密要事,但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寧王真的要謀反,第一步就是預備糧草,消息就不得不經過婁彪。
近水樓臺先得月,婁彪雖然得不到真正的軍事機密,但揣測出消息的真假還是相當有把握的。
賀明快速地寫了封信,令人連夜送去了嘉陽關。
十幾天之后,回信終于到了賀家。
上面寫的內容很詳細:寧王確系意圖造反,最近多日向我詢問糧草出產地的問題,且我還打聽到他正在朝夷狄人購買戰馬和兵器,揮兵東進勢不可擋。不要聽信京畿一帶的流言蜚語,那都是寧王軍為穩定朝廷的障眼法而已。
賀明愕然:寧王為了攻打朝廷居然向死敵夷狄人購買武器和戰馬?實在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不過,沒有永恒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寧王的做法看似挺瘋狂,反而還很現實。
賀明看過了信,心中終于安穩了下來。
他將信交給了寶琴,說道:“現在你相信了吧?”
寶琴心很細,她打聽到了那些安撫京畿一帶百姓的士兵都是受到寧肅鎮的官署里的女將軍紅豆的指使,而那紅豆傳言正是寧王的義女。很可能寧王已經跟她打過了招呼,讓她這么做的。
再看了信,寶琴這下釋然了,如今看來這里面的邏輯很清晰,寧王意圖謀反確定無誤,但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秘密進行了。
嘉陽關距離京城萬水千山,對密謀一事非常便利。寧王一面明修棧道讓寧王軍在京畿一帶的布防辯解他造反的消息不時以便麻痹朝廷,另一面暗度陳倉開始加緊購買武器和糧餉,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朝廷現在都在全力尋找失蹤的皇上,對寧王那頭雖有戒心,但也無暇調查,多半會聽信他的辯解。
寶琴將自己知道的消息分析了個詳盡,最后確定以寧王目前的軍力,他與朝廷軍隊爆發戰事的可能性不僅大,而且獲勝的概率也非常大。
她對賀明說道:“即是如此,我還有什么可不相信的?只是寧王到底何時起兵討伐朝廷你可得問詳細了,我想早做安排,不想急匆匆的賤賣店鋪。”
寶琴慍怒地用鼻孔吐了口氣,說道:“你可不知道,最近有件事情差點沒給我氣死。我在永安城的貨棧就是想快些脫手,結果才賣了五千兩銀子。你知道買主是誰嗎?”
賀明莫名搖頭。
寶琴氣道:“就是寶珊那個臭丫頭,老天爺真是不開眼,居然讓她買走了我的產業,這幾天可把她興奮的,像只打贏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