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無力,不可能真的過追究自己的責任,其他人只會忙著爭奪天下。
既然是爭天下,那比的可就是武力的高低了。
人盡皆知寧王軍驍勇善戰,加上天下的混亂必定會肇起與朝廷京都,嘉陽關地位遙遠,相比其余封疆大吏受到的傷害必然最輕。
等到中原的軍閥殺得丟盔卸甲,你缺胳膊我斷腿的時候,寧王即可借機揮師東進,那樣一來,天下對他而言便是唾手可得的輕物了。
這種形勢對于寧王這種淫浸天下時局多年的人而言很容易就能看清,摸得透。
其實早在桂王堅決不發給寧王軍糧食導致對夷狄之戰敗北時,寧王就已經萌生過這種想法,只是他一直對此十分糾結。
莫名的糾結。
還有忐忑。
誠然,即便是寧王這樣百戰沙場,在腥風血語中廝殺過來的大將軍對于犯上作亂這種行為也是天生會恐懼、排斥的。
畢竟人世間沒什么事情比造反更可怕的了。
一旦刺殺皇上過程中遭遇失手變故,自己必成為眾矢之的,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寧王一直將弒君作亂視為沖動的想法,任由自身多么憤怒表面上仍忍忍不發。
他之所以想列兵對抗朝廷,主要是因為桂王暗中的掣肘、使絆子。而對于這些,皇上看起來也都是明白的,還答應他幫助去解決嘉陽關的糧草問題。
這讓寧王本來就不大的篡位之心變得更平復了。
其實寧王打心底里是不想反叛的。他是先祖少帝敕封的鐵帽子郡王,并且封在了遠離京城的西陲,且聽調不聽宣,儼然獨立國王一般的存在。這樣的待遇寧王焉能不對朝廷感恩?
于情于理,少帝對待寧王都是無話可說。寧王若是再意圖造反,那便是不仁不義,失德失范,即便朝廷不對他動干戈,天下人的紛紛議論就能將他淹死。
思來想去,對待皇上的問題上,寧王還是沒有選擇動手。甚至在大正皇帝提出要去梅林上游玩時,他立刻就答應了,還派了上百名士兵作為護衛看守。
……
侍衛的頭領是紅豆。對于這個義女,寧王如今冷漠了許多。甚至在紅豆返回嘉陽關后都沒喧她過來詢問情況,連讓她述職的機會都不給。
對此,紅豆很是疑惑不解。
怎么自己去了趟京城返回后父王對自己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重生之相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