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陸西季就在天臺那里,看到了成師蔭和沅俏兮。
當時是中午的休息時間,他們倆是來這里賞景聊天的,發現陸西季時,都背對著門口的光,像兩個剪影一樣站在陸西季眼前。
陸西季站在樓梯正中央,仰望著這兩個面帶笑意的人。
其中最吸引陸西季眼球的,是成師蔭的眼睫毛,又密又長的,使得他的那雙小眼睛看起來很是迷離,恍惚之間還仿佛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漫天星河。
用裝滿了漫天星河來形容人的一雙眼睛,已經是爛得掉牙的比喻,但陸西季見到成師蔭時,腦海里首先浮現的,就只有這一個比喻,而且是那么的美好,一點也不違和,也毫不遜色。
“你怎么哭了?”這是沅俏兮跟陸西季說的第一句話,溫柔而充滿憐憫。
“剛剛有人吃辣條,把辣椒仔蹦我眼里了。”陸西季撐起兩邊的嘴角,露出僵硬的笑容。
…………
那個午后,是他們的初識,于陸西季而言,更是意義非凡的一天。
沅俏兮認真地聽陸西季嘮嗑完她的學習情況,還給予陸西季肯定,沒有任何反駁和多余的話,也沒有跟她說要讓自己靜下心來之類的話,這讓陸西季感覺非常舒服。
如果當初自信一點。
如果當初懂得什么是“學習障礙”。
如果當初家里人或者老師都了解什么是“學習障礙”。
如果當初家里人和老師都了解什么是“學習障礙”,相信并包容陸西季,讓陸西季得到合理的對待,那么多年后陸西季再回想起那段時光,便不再會難受得像是有塊板磚壓在心里那樣,想哭,卻沒有淚水。
可是,沒有家長和老師懂啊。
不像劉繁那么幸運,能有爸爸媽媽的包容,在他出現學習障礙的時候,能讓他得到合理的對待,讓他回家休學一年,結果還考上了一本的學校。
盡管劉繁的確也沒有度過一個安穩的童年,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都很開明,并沒有將什么負面思想灌溉過給他。
據劉繁回憶,他媽媽曾帶著他改嫁了三次,最后在讀初中時,生父出獄了,媽媽又帶著他嫁了回去。
小時候劉繁問過媽媽,為什么就不能安定一點,一定要這樣四下流離。但他媽媽沒有回答他,只是摸摸他的頭,跟他說“你還小,只要你玩得開心了,媽媽也就會很開心了,其他的事還不需要你去擔憂,也不用去了解知道。”
至今為止,劉繁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為什么要入獄,也不知道他媽媽為什么要帶著他改嫁了三次,最后又嫁回自己的生父。
他所能了解到的,只有他媽媽經常換電話卡,但依然總是能接到一些不開心的電話,仿佛有什么人在找她,而她就不停地流離躲藏。
后來生父出獄,媽媽又帶著他回去重新組回原來的那個家庭,但媽媽的電話依然會響起,并沒有因為父親出獄而停息。
劉繁也試著去問自己的父親,父親的言辭跟媽媽一樣,都是對劉繁說“小孩不用管大人的事,每個大人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但這些麻煩事只能由大人自己承擔,而每個小孩呢,也會有自己的麻煩事,如果你解決不了,那就告訴我們,我們是大人,肯定能解決掉你們小孩解決不了的事。”
爸媽說的話,的確是足夠讓劉繁感到心安,但他還是會擔心著,害怕爸爸媽媽解決不了這個麻煩。
時常憂慮的他,還常常做這樣的一個夢,夢見全家人一起躲著喪尸跑,不停地跑,不停地跑,跑到一個個陌生的地方后又離開,繼續跑啊,逃啊,永無止境。
夢中的父母為了救劉繁,就把他藏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后他們兩個人就把那些麻煩引到其他地方去了。
再后來,劉繁在現實生活中就遇到了自己的麻煩。
他的學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