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為器歸天地,雖惆悵,到底于心無愧。
匆匆忙忙離故土,雖彷徨,怎敵余生思量。
這是寫在手札第一頁的話。
說實話,看到這句話的瞬間,姜蟬是有些不可思議的。
概因這句話出自太初道人之手。
雖然字體有所改變,但行文習慣和細節并未改變,所以還是可以看出它是出自太初道人之手的。
太初道人是怎樣一個人呢?
從先前的那些布置可以看出,他就是一個跳脫逗比式的老頑童,總是活在規矩之外,也總是活得灑脫自在。
可就是如此一個人物,在寫這本秘聞時,字體是嚴謹的,態度是端正的。
特別是第一頁那兩句話,雖然沒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間的感情,甚是厚重。
姜蟬甚至有一瞬間懷疑他被人奪了舍掉了包。
如此細膩的感情,實在與他給人的印象不符,反差太大。
但,再仔細想想,其實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性格再如何有差別,但人們在對待愛情、友情、親情,離情等情感方面,總是有相通之處的。
太初道人也是人,如何他就不能有這些感情呢?
所以還是自己狹隘了。
姜蟬感慨一番后便繼續翻看手札。
她看得很慢,因為里面的種種感情,值得她細細地品味。
正文很是出乎意料——
它的敘事方式意外的簡單樸實。
雖然樸實,但因為作者的感情,讓它同時也變得厚重了。
據手札記載,巨變發生那天是大荒紀三萬六千六百八十八年秋八月二十八日的夜晚。
其實,早在事情發生之前,便有大能者感應到將有巨變降臨。
但天機混亂,哪怕是神機門的大能,也未曾預測出一點與巨變相關的信息。
那個年代,據手札的說法,已經算得上是末法年代了。
在他們眼里,上古、遠古、中古、近古那些年代才算是修行盛世。
他們的年代已經是臺階下了一階又一階了。
看那年號便能辨別一二,“大荒”啊!
在他們看來,他們的年代,人才凋零,驚才絕艷者寥寥,修行資源短缺,各種能量靈物都呈急劇下滑之勢,其它的,也都在衰退。
本就不是一個修行的好時候了,天地又突降巨變。
對于他們這屆的修行者而言,實在是坎坷多災了。
因為一直不知道是何種巨變,所以幾乎所有大能都在盯著它的降臨。
也幸虧盯著,他們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所在。
在巨變發生的瞬間,大能者們便鎖定了事發地點——西洲!
雖然他們速度快,但巨變速度更快。
等他們到達西洲時,事發地點已經風平浪靜了,只留下了一大塊被吞噬的黑洞。
經過確定,被吞掉的那大塊地方是溫城。
溫城是一個大城,是少有的修士和凡人混居的城市。
它的氣候很好,整個城都是溫柔的,很適合凡人生存,也很適合修士修心。
可是,這么美好的一個大城,就在這么一個瞬間,說沒便沒了。
它沒了,但大能者們卻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到底是何種變故導致它沒的。
但他們知道,導致事發的根源一定就在這里。
天上地下,他們不停的排查。
終于,一個空間修行造詣頗高的大能發現了端倪。
他在萬米高空處發現了一條細微的空間裂縫。
出于修行者所特有的靈覺感應,大家確定,這處空間裂縫就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