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這般美好的景象,總是令人向往的。
這不,這遠近聞名的杏花村阡陌路徑上,此時就走來了兩位擾動人心的風流少年郎。
這兩人,一人青衫儒雅,一人白袍如玉。
青衫少年郎身邊跟著一頭神駿的小青牛,白袍少年郎肩上站著一只精致的金色小鳥。
他們在徐徐微風中走來,如雪的花瓣飄飄落落,仿若專為迎他們而落。
青衫少年郎正撫著小青牛的脊背,在說著什么。
近了,一聽,原來說的是這杏花啊!
“杏花啊,它可是很古老的花木了,它還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呢!”
“你們別看它現在紛飛如雪,在最初,它可不是這樣的?!?
“它在含苞待放時,是朵朵艷紅的;在花瓣伸展時,是由濃轉淡的;在謝落凋零時,則是如今這紛飛如雪的?!?
“就如楊萬里所詠的五絕那樣——‘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不過,它盛開的時候是真美,白里透紅,胭脂萬點,占盡春風?!?
“就如宋徽宗所描寫的那樣:‘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它不僅美,而且還實用,可謂是物盡其用了?!?
“它不僅具有補中益氣,祛風通絡的作用,還可以營養肌膚,祛除面上的粉滓?!?
“傳說中楊貴妃美容專用的‘楊太真紅玉膏’就是用它制成的?!?
“它實在是美容好物啊!”
周邊路上村民聽著他的話,心里羨慕著:“讀書人就是不一樣,我們都知道的平常事兒,從他口里一出來,就顯得格調不凡了。”
周邊其他賞景的文人聽了他的話,則有了結交的愿望:“這少年郎不錯,年紀輕輕,儒雅不凡不說,還飽讀詩書,一派大家風范?!?
這一行人正是姜蟬他們師徒四個。
當初出發的時候,為了方便,姜蟬便還是做男裝打扮。
考慮到阿福的樣子,姜蟬干脆扮作與他差不多的年紀,一起做對師兄弟。
看著自己青衫少年郎的裝扮,姜蟬覺得自己絕對擔得起百變女郎的稱號了。
在考慮出游目的的時候,想到郭皇后、郭小舅他們都在江南,他們便也往江南行來。
來到這杏花村,也是因為在路上聽聞了這里春日的美景。
聽說這里一到春日,便萬里紅粉艷艷,萬里白雪飄香。
如今一看,果然不曾令人失望。
走在這錯落的花木之間,感覺整個人都有了一種矯情的勁頭,想要盡情的作一作。
想到這里,心里那股念頭怎么也壓不下去。
她轉頭對著阿福說:“聽說這里的杏花酒很不錯,我們今天也放開地喝一喝。”
阿福能怎么辦,當然是贊同了,而且那股躍躍欲試的勁兒不比姜蟬小。
恰逢想要過來結交一番的人聽見了這話,可能都是愛酒的人,遂更加熱情了。
于是不一會兒,他們就組團了。
他們打算好好來一場屬于文人墨客的曲水流觴。
來到村子邊上杏花溪處專門打理出來供人曲水流觴的玩樂處,一行人瀟灑落座。
看著這美景,正式“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如此美景,不好好地玩一番,豈不是辜負了它。
一行人里頭,進行主持講話活躍氣氛的是一位心寬體胖又幽默風趣的中年儒生。
聽其他人介紹,這名儒生名叫劉道年,進士出身,是書香名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