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雖然三清山上沒有許多人家,也沒池塘處處蛙,但其他景象總是有的。
盡管這副景象里的有約是姜蟬單方面的等待,但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有了。
在創造出三清觀存在幾千年的歷史痕跡后,姜蟬便開始真的如同一個道士一樣生活了。
道士,什么是道士呢?
在最初的時候,道士只是指甘心皈依于道教,并且舍去一切,一生求道的人。
但后來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觀念卻逐漸異化了。
異化后的道士不再是因為求道而皈依道門了,他們皈依的目的變為了追求不老不死,追求跳脫輪回,追求成為神仙。
所以,道教后來又常被稱為神仙道教或仙道。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而“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源。
道士又有諸如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陽、方士、黃冠、先生、希夷等稱呼。
其中女性道人又曰“坤道“,別稱“女冠”。
那么作為一個道士要做些什么呢?
有書曾云:“所以名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念運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持齋禮拜,誦經燒香,奉戒修身,然燈懺悔,布施愿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切,后己先人,不雜塵勞,惟行道業。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禮拜皈敬,最為尊勝,不朝天子,不揖諸侯,作人天福田,為三界依怙?!?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一切也是在變的。
但再怎么變也不能改變道士多才多藝的事實。
在那遙遠的歲月里,道士以慈、儉、讓三字為指導。
他們品行端正,致虛守靜,不為物欲所迷惑。
他們修心養性,高標清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他們學武習醫,度己度人,精通各種道教典籍,文學素養及個人涵養皆是出類拔萃。
他們為人謙虛溫和又不軟弱,抱元守一又頭腦靈活。
可以說,能成為真正道士的人,那都是精彩絕艷之輩了。
至于那些三心二意,心性不佳的道士,在姜蟬眼里,那就根本不是道士。
到了姜蟬這里,她更是頂配版的道士了。
論多才多藝,論修為心性,論一切道士所具備的品性才能,她就沒有不達標的。
如果道士也有分數的話,姜蟬絕對是滿分的好道士!
此時,作為三清觀觀主的一清道人姜蟬,正從棋盤上抽回心神,轉而仰望天穹。
今夜的天穹無星無月,漆黑一片,似乎并沒有什么值得仰望的。
但,正是在許多無星無月的黑夜里,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誕生了一樁又一樁。
比如這樁——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
此時,姜蟬運足目力往天穹高處望去,只見天際有如三根火柴劃過的細微亮光閃過,然后那光往群山深處而來了。
看到這里,姜蟬笑了。
她笑,當然不是因為黑夜里那細微的亮光而笑;她笑,是因為她等的客人終于來了。
雖然來得有點晚了,來時也沒有挑個好時候,但只要來了,其它的就不必計較了。
這幾個星空來客最終的降落地點是在三清峰外圍山峰再之外的一處山坳里。
為了不讓這幾個星空來客失去性命,姜蟬就著黑夜細雨,去將他們連人待物給撿了回來。
這幾人從那么高的星空墜下,之所以還留有性命在,全賴于他們身外的救生艙。
救生艙,姜蟬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