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平均每戶100多元的月利潤看起來很多,其實算起來并不多,要知道在農村地區每家每戶都是生好幾個,按照人均來計算,每個月差不多只有20多元的純收入。
這個收入如果是放在幾年前,還算是不錯的了,那時候每個月20多元都趕得上城里工人的工資了。
只是這幾年國內經濟發展太快了,現在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了120多元,兩相對比,也就不算很多了。
1984年只是百味食品的初創時期,由于水果品種不是高端品種,雖然改善了食品加工技術,比原來的加工食品更健康,但是畢竟還是屬于相對低端的位置。
等青農生物實驗室的改良品種出來后,那水果的經濟價值就會提高很多,使用這種水果加工出來的食品檔次也會提高。
不管是百味食品公司還是合作的農戶也將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畢竟植物改良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進行嚴格的觀察程序,保證流入到市場上面的優良品種必須安全可靠。
雖然趙一想改善農村地區的收入狀況,但是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很多方面,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
而且農村地區人口占比很大,就國內可耕作面積,完全依靠土地是不可能讓農村地區致富的,還需要將很多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這就需要足夠的工業來支持。
而他自己旗下的企業大部分是高科技企業,高科技崗位農村出來的人是沒法勝任的,好在還有浣紗紡織企業和華龍服飾企業,這兩家企業用工要求沒有那么高。
僅僅是這樣其實也是不夠的,兩家企業最多也就能解決1000多萬的就業,對于8億多農村人口來說,屬于杯水車薪。
面對這個問題,趙一也不認為就靠自己一個人能夠解決的,最終還是需要集合社會上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只是目前這方面的進展還不太大,進入實業領域的民間資本還很有限,而國有資本最近也是過得很艱難,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幫助不大。
所以趙一只能按照兩步走策略,第一步就是繼續增加能大規模就業崗位的企業,這部分屬于自己投資的,像百味食品公司就是一個例子,以后還會適度增加這樣的舉措。
第二步則是加快民間經濟的發展和加速國有企業的發展,這方面趙一唯一能夠支持的就是資金了,所以趙一就成立了銀行機構和投資公司。
至于這兩步能否起到多大的作用,趙一自己也沒有完全的把握,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效果顯著,就繼續增加投入,如果效果一般就再想想其他辦法。
現在是1985年了,留給國家和趙一的時間其實已經不是很多了,這個時間段內就需要拼命發展經濟,為未來的國際環境激烈變化積累足夠的實力。
按照規劃,百味食品公司最終員工規模也會達到上千萬,年銷售規模將會達到幾千億甚至上萬億,所以趙一對于百味食品公司還是寄予很大的期望。
聽完郝思敏的匯報后,跟她商量了去下面工廠和合作農戶視察的事宜后,趙一就回到了賓館休息。
第二天趙一就來到商通貿易公司,這次不算是視察,只是想要讓賈思琪加快國內銷售網絡的布局,不僅僅是搞綜合商城,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將銷售渠道下沉到縣級甚至是農村集市。
如果想要達成這個目的,貿易公司的人員規模就會急劇增加,需要在各個省市開設分公司,到時候員工數量也會達到上百萬。
其中大部分人員是物流員工,然后是渠道建設和維護的員工,最后才是直接面對客戶的服務人員。
想要完成這些規劃,貿易公司的工作量可是不少,首先就需要在全國建設完善的物流網絡,這個網絡需要下沉到鄉鎮一級。
這里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