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情形,趙一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總不能殺上門去吧,而且除了石高林需要刷這種論文來增加名氣,趙一自己是不需要靠這個出名。
本來他還想通過這種重大發現,給天問大學本土學者增加學術地位,畢竟如果能夠拿到一個諾貝爾獎,對于國內學術界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也許能夠通過拿到國際頂級大獎,來改變國內的學術氛圍,讓追求科學真理,成為很多人的畢生夢想,注重科研的學術氛圍也就建立起來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趙一這個愿望就落空了。
其實除了這個目的不能達到外,趙一倒是沒有其他損失,他們不承認其實也沒有關系,反正他旗下的企業還是會加大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力度。
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對趙一的好處更大。
因為他旗下的企業能夠提前很長時間研究石墨烯,等外界發現石墨烯的特殊性時,他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大堆專利池,擁有一大堆研究成果。
到時候,憑借技術領先優勢,和石墨烯的優異性能表現,甚至還能夠給他旗下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但是,這其實并不是趙一想要的,他旗下企業想要在石墨烯領域取得領先優勢,其實完全沒必要打這個時間差,只需要他參與,分分鐘就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石墨烯材料想要獲得巨大的發展,還需要納米技術取得巨大的發展,納米技術雖然提出來很早,但是發展速度則是相當有限,至少在80年代是如此。
有了現實技術桎梏,即使現在就讓全世界知道了石墨烯,這種逆天材料,也無法立即將石墨烯投入到商業應用之中。
所以趙一還是非常在乎,通過獲得國際物理大獎,來增加國內學術成就,這雖然不能夠帶來短期利益,但是卻可以獲得長期而深遠的意義。
通過這件事情,趙一也意識到國內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科學話語權差距,如果國內想要取得經濟和科技的巨大提升,科學話語權就是未來必爭之地。
雖然趙一旗下的企業紛紛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大部分企業都做到了世界500強,而且還是相當靠前的位置。
但是他們畢竟是聚焦于技術應用領域,在基礎理論方面的建樹并不高,即使有很重大的基礎理論發現,也因為具有很高的技術實用性,而選擇暫時隱瞞。
像青農生物實驗室和基石材料公司,這兩家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投入的資金規模其實也相當可觀,再加上趙一的技術理論支持,他們手里其實有一大批基礎理論研究成果。
例如青農生物實驗室,就握有大量的生物基因技術,如果公布出去,絕對會在世界生物領域造成12級大地震,將世界生物技術往前發展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基石材料公司,雖然在國際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卻是趙一旗下企業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研發新技術的基石,為這些企業他們想要的各種材料。
基石材料公司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除了趙一的特殊材料配方之外,就是當初趙一的計算材料技術理論。
高水平的計算材料技術理論,讓原本靠碰運氣的材料研究,變得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可預測性,不再像之前那樣,都是靠猜、靠想象、靠運氣、靠堆時間來進行研究。
憑借這種可計算、可預測的材料研究理論,再配合超級計算機的模擬材料研究,讓基石材料公司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研發出來新型材料,滿足兄弟企業的研發需求。
如果這些技術都撰寫論文發表,肯定會獲得無數的獎項,但是趙一并不想這么便宜別人,所以就將這些技術都進行了保密處理,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公開一部分。
就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了推進該計劃的順利進行,青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