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然來到了1987年,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終于在實驗室里面將智能眼鏡研發了出來,實驗結果讓他相當滿意。
趙一帶上智能眼鏡,后臺服務由小靈來控制,只要他腦海中一想,智能眼鏡就向小靈發送信息,然后就切換到想要看的攝像頭畫面。
不過攝像頭傳遞過來的畫面,是經過小靈再處理過的,不似原始畫面那么模糊,處理之后的畫面和親眼所見畫面絲毫沒有差別。
不過這種畫面處理技術只有小靈能夠處理的這么好,如果是換成其他的技術,不可能處理的這么清晰,要知道這需要非常高的分辨率。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趙一研發的這款智能眼鏡,呈現的畫面到底有多細膩,就是北極星公司被稱為全球最好的液晶屏,如果仔細分辨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顆粒感。
當然,這么高的分辨率畫面,就意味著數據包非常的龐大,如果不經過處理,依靠原始技術傳輸,會造成網絡卡頓。
所以和這套技術配套的,還有一套先進的數據高速壓縮技術和解壓技術,采用這種數據壓縮技術,就是普通的2.5g通信網絡,就可以做到接近前世民用3g的數據傳輸量。
如果在移動網絡當中大規模使用這種壓縮技術和解壓技術的話,那么現在的移動網絡只需要稍微提高數據帶寬,升級到2.5g的水平,就可以往外屆推廣智能手機了。
不過對此趙一是不太著急的,目前的移動通信市場的紅利期還沒有過去,等到收割一波利益之后,再考慮對移動網絡進行升級,同時也可以在移動終端上再收個一波利益。
最主要的是,目前在全球移動通信網絡當中,根本就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可以從容的根據自己的節奏來升級技術。<技術也有其固定的缺陷,那就是時延較高,在高度依賴網絡實時操作的領域,就會帶來致命的問題。
也就是說,就算是使用了這種壓縮技術,也不可能如前世5g那樣,廣泛的用在物聯網領域,特別是像遠程手術,更是不可能,因為延時性太高。
不過用在普通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不管是看視頻,還是查看文字信息等,都不需要那么高的即時性,只要數據傳輸夠大就可以。
等趙一將所有的測試項目都測試完后,開始編寫相關的技術文檔,講解智能眼鏡和單兵戰衣的技術原理。
除此之外,還需要他編寫一份工業化生產相關的技術方案,畢竟實驗室制備和工業化生產之間的差距會非常的大。
再加上這兩件產品的技術含量又非常的高,如果他不編寫工業化生產方案,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拿到技術原理文檔之后,估計也需要兩三年后,才有可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等忙完這些文檔之后,趙一就將文檔發送給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同時也將一套成品通過商通貿易公司旗下的物流公司給運送到公司總部,給他們作為參考。
至于趙一自己是用不上這些東西,因為他之前的納米機器人戰衣就可以生成這樣的顯示屏幕,用起來比這個更加方便一些。
不過除了郵寄出去的一套裝備之外,趙一自己這邊還留下了好幾個,主要是想分配給自己的幾位朋友使用。
當然這些智能眼鏡使用的網絡就不是移動網絡了,而是使用衛星網絡,不管到哪里,都能夠有信號,后臺管理也是由小靈來負責,智能化程度更高。
這時候正好是晚飯的飯點時間,趙一清理了一些實驗室后,就拿著一臺智能眼鏡往東面的居住區而去。
一般情況下,周瑾瑜都會在這個時候,回家吃飯,要不說女孩子就應該當教師,因為確實比其他工作要輕松很多。
如果不是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話,周瑾瑜的工作會更加輕松,一天只需要上半天課,再加上無欲無求,不需要那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