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里面則是首次列出了中風的病名,提出了內虛邪中的理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仲景指出了中風的病因是‘絡脈空虛、風邪入中’。”
“并且根據邪中深淺、病情輕重分成了中絡中經、中腑中臟。治療的話,則是以疏風散邪,扶助正氣為法。”
徐原已經拿出筆記本記筆記了。
張三千嫌棄地看了看這兩人,歪著的嘴還撇了撇,這戲演的?多少年前騙女孩子的裝逼老套路了?
許陽又對徐原道:“中臟呢,又可分成陽閉證、陰閉證和脫證。這個陽閉證啊,癥狀是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面赤氣促,或痰聲如鋸,或身熱躁動。舌頭,苔黃或膩,脈多弦滑而數。而陰閉呢……”
許陽又一點點把臨床上的辯證要點跟徐原回顧了一番。
徐原也老老實實地記起了筆記。
說完之后,許陽對徐原道:“剛才已經把辯證的要點告訴你了,你現在會辯證這個患者的病因了嗎?”
徐原在思考。
許陽則是對張可道:“你先去把藥煎下去吧。”
“好。”張可應了一聲,拿著藥去廚房了。
徐原想了一想,問道:“嗯,患者的舌象是……”
許陽沒讓他去看張三千的舌象,他直接說道:“舌稍紅,苔薄白。”
“嗯?”徐原微微一怔,這個舌象提示信息可不明顯。
徐原又問起了張三千的癥狀。
張三千理都不想理他。
徐原無奈了。
病人這么不配合,許陽也有些沒轍,他就跟徐原道:“病人就你看見的這些癥狀,別的癥狀都沒有。另外,患者右手不能動,是右半身不遂。”
“就這些啊?”徐原一怔。
許陽點了點頭。
徐原更迷惑了,患者的癥狀也很不明顯,基本上是中風病人的普遍癥狀,說不清話,行動不利。
其實這就是治病的難處,雖然教科書上各種癥狀寫的清清楚楚,但是病人生起病來,可不是按照教科書生的。
徐原想了一會兒道:“嗯……按照患者發病至今的時間來說,已經過了急性期,轉入了恢復期。而且患者如果沒有別的癥狀,僅有半身不遂癥的話,我覺得可以用補陽還五湯。”
“半身不遂,多是虧損元氣。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可大補其氣。其配伍還有活血通絡之經藥,可以治經脈淤血,應當有效。”
張三千斜著眼睛看了看徐原,雖然很艱難,但還是翻了個白眼。
許陽問:“氣虛血瘀?何以見得?”
徐原道:“額……因為患者癥狀不明顯嘛。然后我們叫中風,西醫叫腦卒中。一般半身不遂,皆是因為腦中血管梗塞。”
“因為不通嘛,氣為血之帥也,大補其氣肯定是正確的,有氣統帥血液,其有淤堵之理?然后再加活血化瘀的藥,化開腦中淤血,當是有效的。”
許陽搖頭笑了笑。
徐原當時心里就懸了起來,他問:“許老師,我說的不對嗎?”
許陽道:“典型的西醫思維,見淤化瘀,見堵解堵。得虧現在有各種儀器,能照出來患者腦有梗塞,可在古代沒有這些儀器,怎么見有淤?”
“額……”徐原一時不知道該怎么答。
許陽道:“補陽還五湯,不是不能用,但前提你要辯證患者是不是氣虛血瘀,舌象是或為淡紫或有瘀斑,此患者舌象并沒有提醒這一點。當諸癥不明之時,應當以脈診為憑。”
“你有兩個錯誤,第一,在聽到患者中風兩月,就簡單斷定其在恢復期。第二,諸癥不明之時,不尊脈證,以西醫診斷妄下判斷。”
“須知中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