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丁師姐的目光變得謹慎起來了,因為她發現眼前這個年輕人似乎有點不太好對付啊。
不過,這也僅僅只是讓丁師姐稍稍有些謹慎而已。因為第一她對自己的針灸技術非常自信,連老專家葉老都不是她的對手。
另外,她前面也聽岳山說過許陽的情況。相信岳山給他的信息是不會有問題的,想到了這里,她又扭頭看岳山。
岳山沖她微微點頭。
丁師姐頓時更加安心了,她揮了揮手,灑脫道:“走。”
許陽笑了笑,跟著丁師姐出去了。
辦公室里的杜月明看著他那張飯卡不停咋舌,然后他抽出顫顫巍巍的毫針,掰了一下,非常柔韌。
他嘶了一口氣,想了一想,然后也往飯卡上一戳,然后……然后針頭歪了~
……
出去之后,他們各自給對方找病人。針灸是中醫治病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可不是現在那些針灸師做的保健那種。
這是治病,而且見效是最快的,有些高手靠著針刺和艾灸,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療效。
所以這門技藝是絕對不容小視的。而既然是要治病的,最后肯定也是要落實在治病上面去。
雖然說醫術這種東西,很難在一場比試中分出高下,尤其是臨床,它不是學校考試,每一個人一張紙卷,同一個標準答案,很容易就能分出高下來了。
但是在現實臨床中,這是極難做到的,每個病人面對的病人,面對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哪怕是讓他們面對同一個病人,大家開出來的方子都不會是完全一樣的。
而且單一的病例,是不會說明問題的。大國手也會栽在普通感冒上面,小學徒也有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時候。
那么說,是否中醫就沒有辦法分出水平高低了呢?
也不是的,只是很難通過單一的病例來分出高低,但通過一定時間,一定數量的病例,綜合考量,很容易就能判斷了。
所以一個好的中醫,他的復診率是很高的。千萬不要以為一劑下去,藥到病除了,治病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了。
哪怕病邪退了,也還需要開善后的方子,所以基本上都是需要有二診的,甚至更多次。現在老百姓對中醫非常苛刻,只要是首診沒有見效,人家根本就不會再來找你做二診了。
有些醫生是這樣的,你找他治病,他先讓你約好二診的時間,把二診的診費都給付了,他才會幫你診斷和開方子的。
這樣對醫生來說,有個好處,那就是他能知道前方的一個反饋。要不然,病人不過來,他還以為自己首診之后,就藥到病除了呢。
哪怕是心中有所懷疑,病人不上門,他也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話,他就會始終沒有辦法去提高自己的水平了。
那么這樣做的弊端是什么?就是很容易挨病人罵!
……
雖然說一次很難真正分出醫生水平的上下高低來,但是對于女針王丁思慧來說,對付一個不是專研針灸的小年輕許陽同志,她還不能做到完勝的話,那她也就算是輸了。
而他們選擇就是互相挑選病人,給對方挑一個。
病人情況有輕有重,病情有難有易,給對手挑的,肯定是最難的。到時候,也會綜合考慮的。
不過丁思慧是自信滿滿的。
杜月明也叫了個實習醫生去跟著丁思慧,給她提供病人的情況,配合她做病人的工作。
許陽也去找病人了,徐原還抱著個嘔吐盆跟在后面。
徐原問:“許老師,你打算找……嘔……誰。”
嘔著嘔著,還有點習慣了嘿,說話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了。
許陽瞥他一眼,也有些無語,這小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