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許陽這表情。
劉宣伯和劉明達瞬間皺緊了眉,許陽擅長治療危急重癥是出了名的,但像許陽都露出這么為難和頭疼的時候,其實還是非常少見的。
所以一見許陽這反應,兩人的心中也是一沉。
“怎么了,醫生?”中年男緊張地問道:“你們有話可以直說的,沒關系的,我們……我們可以接受的。”
許陽沉吟了一會兒,說:“中醫上有個概念,叫做胃氣。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一般來說,只要是胃氣未完全斷絕,那就都還有一些希望救活。”
小伙子也忙問:“那我爺爺是不是沒有胃氣了?”
許陽道:“有,但是,我剛才候其胃氣的時候,發現似有若無,已經是在懸崖邊上了。”
小伙子急忙說:“那有沒有辦法趕快急救啊?能不能用點什么藥啊?”
劉明達幫著許陽回答:“脾胃,我們叫中州之司,它在我們人體中間,輸送營養物質到全身。胃是受納之海,用了藥,也是需要胃氣來乘載藥力,輸送到全身。但是,以他現在的胃氣,是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的。”
那一家子都傻了。
孔大夫則道:“能不能以小劑量的理中湯,徐徐圖之,以期恢復胃氣?先不要管伏邪,不治之治,方為中醫之道。”
張華在一旁小聲地問丁師姐:“丁老師,什么是不治之治啊?”
丁師姐回答:“就比如病人是伏邪為患,按照道理來說,開門逐盜。邪之來路便是其歸處,要托邪外出。”
“但是現在病人的身體無法承受藥力,所以先要不管他的病,而是要先恢復身體。這一條準則,在治療癌癥上很常見。”
“有些癌癥晚期病人,身體已經很弱了,無法承受藥力攻伐。所以我們一般是先固護胃氣和腎氣,待身體稍微恢復,才去處理癌癥。”
“這叫不治之治,這也是中醫的一個扶正本氣理論,自身本氣自旺,聽邪自去。滿堂皆君子,何有小人立足之地?”
“哦。”張華點點頭,明白了。
小伙子則立刻用希冀地眼神看許陽,希望能得到許陽肯定的反饋。
許陽皺著眉頭,說:“久病之人,胃氣大虛,往往不勝藥力,稍補則壅,稍通則傷,稍溫則火亢,稍冷則陽傷。”
“像他這樣,服藥長久,胃氣大損,所以才有了后來的不思飲食,以至于到現在嘔吐,無法進食,胃氣垂絕……都似有若無了,我是擔心他無法承擔藥力啊。”
孔大夫也道:“可是也沒有別的辦法,目前最合適的就是用小劑量的理中湯,徐徐圖之……”
許陽有些猶豫,但確實也沒有別的好辦法了。都到了這個地步,許陽也只能是說盡人事聽天命了,最終他點了點頭,說:“好吧,只能如此了,張華,開理中湯。”
“是。”張華答應一聲。
許陽過去告訴張華配伍。
劉宣伯和劉明達則走到了孔大夫身旁,劉宣伯問:“怎么樣,許陽從你給的提示里面領悟出什么了嗎?”
孔大夫眉頭緊皺:“這不是還沒來得及嘛,我剛跟他說完,這個病人就來了。再等等吧,我覺得許陽還是應該能得到一些提示的。”
劉明達冷淡道:“典型癥狀!”
孔大夫一時無語凝噎。
劉宣伯看了一眼痛苦煩躁的病人家屬,他對兩人說道:“走吧,我們出去聊吧。”
幾人正準備出去,卻見急診室門口來了一人:“小周,你爺爺送來了吧?”
正是曹德華!
那個小年輕尋聲看來,忙道:“啊,是,曹主任,已經送來了,謝謝你啊。”
急診室里面的人都看向門口的曹德華,曹德華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