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仙坊,至今建坊三千九百二十一年,位于神都山南桃花源內。
桃花源,神都山南的一處福地。
其橫跨南北一百四百余里,東西十六嶺,共七百余里。
整個道盟三大勢力之首‘散修閣’就坐落在這里,散修閣三大‘閣主’的道場,也都在桃源仙坊。
桃源仙坊的第一任坊主,也就是建立桃源仙坊的人,留下了一首《桃花源》小詩,以贊嘆桃花源的壯麗美景:
人間崇景地,世外仙株林。鶴飛涇浣月,鹿鳴日又新。
勝嶺開福地,塵外洞天清。三光成一線,四時入華經。
芝寶難枚數,靈泉落天音。纖光染云朔,紫霞漫徑庭。
蒼山旋暮靄,殘陽動風鈴。宮宇嚴煌煌,神君威凜凜。
彈劍通六水,刻舟遺七情。獨愛春枝色,粉中一抹青。
明水出涵谷,百獸相低鳴。山水皆靈緲,此心空也溟。
這首詩就刻在桃源仙坊接引臺前的百丈石柱之上,凡是所有到桃源仙坊的人,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桃源仙坊的美景,而是刻著這首詩的巨大石柱。
李恒走下飛舟,目光方從那石柱上收回,緊接著就看到前方走來六名身著天威門道袍的金丹修士。
這六名金丹修士來到李恒面前,為首的女修士問道:“敢問可是宣威閣李長老?”
李恒稽首道:“正是。”
為首的女修士立刻行禮,“在下天威殿執事繆菱,拜見李長老。”
李恒笑著道:“繆執事不必客氣。”
繆執事朝李恒道:“李長老,掌教敕令,命各長老速去天威樓覲見。”
李恒聞言,立刻回道:“好,請稍候片刻。”
李恒說完,轉過身來對張洵道:“洵兒,你帶眾人去找一處落腳地,其后只需傳信告知我地點便是。”
張洵抱拳應道:“是。”
李恒又將帶領著一群散修剛剛下了飛舟的須無言喚來,對他也囑咐了一聲,然后便跟著繆執事等人先行進入了桃源仙坊。
張洵來到須無言面前,道:“言伯,不如我們就找同一座道居安置眾人吧。”
須無言想了想,雖然這樣做花費會很大,但至少大家都在一起。
“好,就這樣吧。”須無言點頭道。
須無言這邊帶著的都是為太玄宗修建宮殿的散修,而張洵這邊的人則全都是叩門人里的煉神期修士。
至于叩門人中的煉氣期修士,張洵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千斤丹砂。
除了少數的幾人愿意來桃源仙坊,更多的人更愿意留下來修煉。
對他們來說,現在的修為到桃源仙坊并不合適。
而且就算跟著張洵來的人,也全都換上了一身普通的道袍,門派道袍一概沒穿。
正在張洵等人準備一起離開接引臺時,忽然感到天空一暗。
隨后眾人抬起頭來,只見道天空之上一艘奢華艷麗的彩舟破開云霄,筆直地降落下來。
彩舟降落,橫亙方圓數百里的接引臺轟然一震。
緊接著那彩舟之上,云煙繚繞,香花飛散。
其后,一陣陣輕語嬌笑之聲從彩舟上響起,吸引了四周無數路過的修士。
‘嗡’
一道沉悶的嗡鳴聲響起,那彩舟前沿緩緩降下一條玉階。
玉階一直延伸到地面,所過之處香惢盡放,萬艷同歌。
“請少宗主下舟。”一聲清脆的嬌喝聲在船頭響起,眾人抬頭看去,只見一名身穿碧綠菱花衣衫,嬌小可人,清純美貌的女子一臉笑意的輕喝道。
話音落下,只見一名面容奇俊,身材高朗的年輕男子身著乳白色玉華繡衣,腳蹬金絲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