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此隆恩,倒是真的讓小夫人處在風(fēng)口浪尖上了,雖然小夫人是陛下的救命恩人,但是這樣的賜禮...實在是超出了規(guī)矩太多。”
林嬤嬤有些擔(dān)憂,這話一出口,收拾賜禮的幾個小丫鬟也都蹙起了眉頭。
都只顧著高興了,忘了這是不合規(guī)矩的。
其余的人都是嚴(yán)格按照祖宗規(guī)矩接受賞賜的,偏偏孟嬌的賞賜豐厚了數(shù)倍,不就等于將孟嬌置于眾矢之的嗎?
“就算是身處眾矢之的,左右這賜禮也已經(jīng)賜下來了,皇帝的恩惠,斷沒有再送回去的道理,收著吧,年節(jié)總是要大興賞賜的,有這些東西,也不至于太艱難。”
孟嬌吩咐了下去,翠金等人自然是唯命是從。
只是孟嬌特意交代了,夜明珠的牌匾這種十分招搖的物件兒,萬萬不可以用在千景宅府門。
“陛下此舉,大約是另有深意,一來是嘉獎小夫人,二來為著當(dāng)年故人之情,這三,咱們陛下和太后娘娘之間的矛盾,可是不淺了呢。”
林嬤嬤看這事兒看得最透徹,太后不喜歡孟嬌,賞賜也就跟著不太上眼。
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是他還是厚厚的封賞了孟嬌,落在有心人眼里,這就是太后與皇帝母子不和的信號。
“太后強勢,意欲控制皇帝,而皇帝已經(jīng)親政多年,早就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初任她拿捏的孩童了,如此兩相對抗,不知道會便宜了誰,大約是南康太妃和南康王吧。”
太后和皇帝母子不和,必定會生出許多風(fēng)波來。
而這些風(fēng)波,一定會便宜了政敵,太后和皇帝需要嚴(yán)加防備的人,現(xiàn)在就只有南康太妃和南康王了。
“小夫人看得很透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只是不知道,太后和皇帝之間的裂縫究竟有多大,這個裂縫的根源又是什么。”
林嬤嬤不知道,孟嬌卻是有幾分猜測的。
兩個人之間的裂縫,必定和薛婉的死,薛家的落敗有關(guān)。
就算不是裂縫產(chǎn)生的根源,也差不了多遠(yuǎn)。
“皇家密辛,咱們就不在這公然探討了,左右現(xiàn)在與我們還沒什么太大的干系,日后有了干系,咱們再往深處挖也就是了,今兒是二十八了,煩請嬤嬤下去準(zhǔn)備一下,回孟家去看看。”
孟家早就派人送過來了信兒,孟嬌確定了年節(jié)不在家里過了,孟中庭為了面兒上好看,早早就讓人預(yù)備下今日擺個大宴,權(quán)作是年節(jié)一家人團聚過了。
孟嬌本想著帶著孟媛和柳韶月一同回去,也算是一家人聚過了,畢竟都算的上是孟家的女兒。
可誰知,柳韶月推辭說要避嫌,孟媛就干脆利落的說了個不去,孟嬌沒有辦法,也不想勉強她們兩個,便留下了翠金翠縷在府上照看,帶著林嬤嬤和翠袖兩人,并一輛馬車的皇家賜禮回了孟家。
往常都是柳青青在門口候著,乍然換了桃杏,孟嬌竟然還有些許的不適應(yīng)。
“妾身給小夫人問安,小夫人萬安。”
“三娘起來吧,許久未見,三娘的氣色越發(fā)的好了。”
桃杏跟著孟嬌笑了笑,兩個人都心知肚明,沒了柳青青,桃杏痛快了氣色自然是好,孟嬌也算祛除了一塊心病。
“原該早早的就給小夫人送信兒過去,只是,最近府上出了點小亂子,不得已,才晚了幾日。”
桃杏所說的這個小亂子,恰好是孟嬌最關(guān)心的那幾個人。
柳青青的兄嫂,聽見自家這顆搖錢樹妹妹死在京城之后,晝夜兼程趕來了孟家。
“柳家兩人來了有幾日了,老爺不厭其煩,每日都借故躲出去,今日小夫人回來,老爺大約應(yīng)該會早回來幾日。”
“他們在此吵鬧不休,倒是難為你,兩邊都要顧著。”
孟嬌輕聲安慰了桃杏,后者倒是不覺得辛苦,畢竟這是她自己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