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在此重建泥犁獄,就是要讓世人知曉。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在陽間時的為善為惡,所造成的德報罪業(yè),不會因為肉身的死亡而煙消云散!為善者,生前可被添壽,死后可得福果,轉(zhuǎn)世投胎到好人家;為惡者,死后就要守本王審判,或打入那泥犁獄中受難贖罪,或投入那忘川河中沉淪受苦,待到將陽世時所造的罪孽盡皆贖清時,方可飲下孟婆湯,輪回往生!”
“陛下想想,若是人人心中都有對這種死后遭受審判的恐懼,那人間又將會變得如何呢?”
炎魔羅王的聲音,振聾發(fā)聵。
一番豪言壯語,在大殿中往復(fù)回響著。
李介更是目光灼灼,盯著炎魔羅王,心中萬念急轉(zhuǎn)。
帝王心術(shù),帝王心術(shù),看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也不過是身處位置不同,考慮的東西也不同的最直觀表現(xiàn)罷了。
李介從他父皇手中接下的,是一個經(jīng)受了幾十年動蕩的焦灼大地。
自即位以來,他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了治理國家上面。
準(zhǔn)確的說,是在調(diào)和民眾和官員的關(guān)系上面。
他的施政手段極為親民,但這并不是說他和那些曝背朝天、腳踏黃土的百姓們有什么共同語言。
只是因為他親身經(jīng)歷了那一段亂世,也曾在亂世中親眼見證了那民變的可怕。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但這偌大的周皇朝,就真的被那一場民變后,短短的幾年間就給推翻了。
民變,如山。
民變,似海。
也正是因此,讓他深深地體會到:民心,是真的有天崩地裂的恐怖力量的。
當(dāng)年他鎮(zhèn)壓一路諸侯時,站在城關(guān)上,看到數(shù)十萬的造反者黑壓壓地涌來,宛如暴雨前的烏云,籠罩整片大地,讓人遍體生寒。
而這些,都是曾經(jīng)的順民!
官差拿板子抽他們時,還要滿臉堆笑的順民!
從順民到暴民的轉(zhuǎn)換,也就在那么一念之間罷了。
而一個強盛皇朝的覆滅,也只在那么一念之間而已。
他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在睡夢中被那景象驚醒,然后徹夜未眠,苦苦思索:到底要怎樣,才能在這些百姓的心上拴上韁繩,讓他們俯首帖耳,做他大殷的順民。
原本他所想的,是老子的那句話: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這也是為什么他近些年來疏遠佛家,推崇道家,甚至邀認(rèn)老子為遠祖的原因。
但這句話,要做到何其困難。
民眾的教化,只能細水長流。
急也急不得。
緩,也緩不得。
稍有差池,前功盡棄。
萬一遇上天災(zāi),更是容易讓大殷這艘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小舟傾覆。
是以,這些年來,他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
而現(xiàn)在,炎魔羅王卻給了他一個更加有效的辦法。
他從另一個角度為百姓和人心拴上了韁繩!
如果人世間不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如果人死不是人死燈滅。
相反,他們在人間所做的一切,都有鬼神記錄在案。
死后,還要以此收到幽冥的審判。
那誰還敢叛逆?
誰還敢造反?
誰還敢肆無忌憚地為惡?
能打下天下,能擊敗三個兄弟成為帝王,李介原本就是非常聰明的人物。
炎魔羅王剛說完,他就想通了其中的關(guān)節(jié)——這炎魔羅王的幽冥界,簡直就是人間帝王駕馭民心的上好韁繩!
李介從心底深處涌上無限的感激,還有恭敬:“多些尊王指點。”
炎魔羅王笑道:“六道眾生,上至天龍,